今天读《为真学而教一优化课堂教学的18条建议》中建议十:激发情意,充满想学的能量。
特别喜欢这样的一句话:不要在面对孩子们时皱眉,不要在皱眉时面对孩子们。这是发人深思的一句话,它使我想到了教育的意义在哪里?
有人说教育在激励,在唤醒,在点燃,那么在激励、唤醒、点燃过程中,我们当老师首先要拿出的必定是爱,必定是真。一句很简单的话:你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你。也同样可以理解为倘若师者不爱他的学生,学生就不会爱其师。
儿童是学习的秘密,而且是核心的秘密。
冷冰冰的课堂不会有教学,更不会有教育。
曾记得学生时代的自己,是很多老师的宠儿,作文多次获奖,被当作范文,深得语文老师的喜爱。一路走来,因为有幸遇到太多欣赏我的恩师们,所以我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坚定选择了中文系(师范)的专业,在成为教师的路上又近了一步。
教了十一年语文,做了十年的班主任,我觉得直到这几年,自己才成熟了一点,成功了一点。所有人都要学会告别青涩走向成熟,这是因为成长需要时间的磨炼与捶打。在很大程度上我最应感谢的是成就我的孩子们。
还记得刚刚大学毕业就进入校门的我,满身有的是充满热情与激情的教学情怀,但经验不足。那几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剑拔弩张的,因为我曾一度认为好学生都是严加管教来的。这样的理念充斥着我的大脑,学生们都畏惧我,不敢对我说实话。教室里冷冰冰的,天生敏感的我总感觉缺少了什么。
有将近六年的时间,我在这个误区里东撞西突,找不到出口在哪里,也曾伤痕累累,也曾委屈落泪。然而我知道这些伤痕与泪水都会转变为蜕变的良药。直到有一天,我因为种种机缘与幸运,遇见了太多太多让我迅速成长的人或事。我才得以回头去思考,去沉淀。我才意识到自己曾经的问题出在哪里。为人师者要俯下身子,要用耳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要用我们的爱心紧贴他们的心房。
有些学者认为好学生都是夸奖出来的是有道理的,当你满眼看到是不全是成绩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内心已经被一个又一个可爱的笑脸装得满满,就再也容不下否定、指责与讽刺,此刻的你正在离孩子们越来越近的路上。
上个月我与姜教练在化学沟通时,他问我今后我的工作想法的时候,我想了一会。在他的启发下,我写了一篇《爱与挑战一让我成为你们的安全基地》的文章,它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这个寒假,我带领学生们进行了两个有意义的假期语文实践活动。
一个是“21天写作陪伴之旅”,在这段旅途中,没有教师,更没有学生。我们是彼此的聆听者,是彼此的陪伴者。这段旅程,每天遇见的是沿途美丽的风景,感同身受的是他们真实的故事。
另一个活动就是我们的“向阳花”阅读教室举办的假期共读活动。就像我在宣讲时说过的一段文字:自从2020年,我获得了“马云乡村教师奖”之后,有就有一个美丽的初衷,那就是我要成为乡村孩子阅读的引路人。这是第一期活动,我还要做第二期、第二期……我要不断地去编织孩子们心中的阅读梦。
而这所有的努力的背后,源自一份对乡村教育的沉甸甸的爱。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喜欢“装睡”,如果你施予爱,这些“装睡”的孩子一定会活泼起来,你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惊喜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