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 孝道和感恩

孔子有曰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如果多年不改变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4、梦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梦懿子问怎样才是孝。孔子说:“不要顶撞父母,不要违抗父母的意愿。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为子女的疾病担忧,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总是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遇到事情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好吃的,让父母享用,仅仅这样就算是孝顺了吗?其实还不够。



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伺候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稍加规劝,如果自己的规劝没有被听从,仍要尊敬他们,不加违抗,担忧他们但不怨恨他们。



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去远方求学或工作,如果必需要去,一定要告诉父母去的具体地方。



1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多年不改变忘记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尽孝了。



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以他们的高寿,自己长大了而高兴,一方面因为他们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而忧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10,710评论 1 16
  • 2022年2月16共学 领读人:缪丹 范家驹 《论语·学而》篇第一章 【注释】(此处以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为底本...
    甘棠书院阅读 7,555评论 0 0
  •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的核心价值观! 《论语》、《孝经》对中国人的孝道观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
    路寻写作创富阅读 4,516评论 0 0
  • 我们都知道孔子的学说里面,是很重视礼的。那么,这个礼有什么用,对谁有用,什么时候用,都是很有讲究的。而且,这个礼自...
    李书行阅读 3,717评论 0 0
  • 简说《论语》中的孝 《论语》一书二十篇,16000余字。“孝”虽然仅出现19次,涉及七篇14章,相对集中在《为政篇...
    陈建军阅读 4,39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