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老子·第七十四章】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这一章,老子依然在讲“无为”的道理,虽然表面上根本就没有提到“无为”二字。
如果不从“无为”的角度来理解本章的叙述,基本上就会偏离老子的原意,而且全文的逻辑看上去也没有通顺。
我们来看第一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简单翻译成白话,意思是:人民若不怕死,以死来恫吓他们又有什么用呢?就这么简单吗?不,这只是字面意思。
的确,如果人民不怕死,而统治者用死亡来恫吓他们,基本上起不了什么作用,因为,恐惧来源于人们所恐惧的东西,如果一个人不怕死,那你拿死来威胁他,当然不起作用。
那么老子的这句话有什么深意呢?老子在告诫统治者,你一定要做到“无为”。我们不妨温习一下老子在第五十七章说过的话——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有一个成语叫:“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出处是《庄子·盗跖》,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意思是:如果你顺从我的心意,就能生存下去;如果你违背我的心意,就要面临死亡。这不就是统治者对老百姓赤裸裸的威胁吗?而这种威胁,只有一心“有为”的统治者才做得出来。
但是,这种死亡威胁正如老子所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纯粹的无用功啊!
因此,老子提出了“无为”的建议:“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注意,这里的“死”,不是自然死亡的死,而是死亡威胁的死。老子的意思是,如果统治者不搞唯我独尊,一心要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出于个人的私欲要建立卓越功勋,那么老百姓就会过上自由、安宁、幸福的生活,这个时候反而贪生怕死。
于是,对那个别的“为奇者”,即少数为非作歹的人,抓起来处死,就能够起到震慑作用,也就没有人敢为非作歹。
为什么统治者必须“无为”呢?老子解释道:“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意思是:冥冥之中已有一位主宰生杀予夺的神——它就是天道。如果统治者企图取而代之去主宰生杀予夺,就好像外行人代替木匠砍削木头,往往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为什么呢?因为代替木匠砍削木头的外行,少有不伤着自己手的。
说到底,老子就是奉劝统治者坚决做到“无为”,不要越俎代庖干那些不该自己干的事情。这样来理解本章,是不是比较通顺和通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