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今天拿回了语文最后一个单元的考试卷子,满心期许的妈妈再一次失望了,虽然100分不能代表一切,但是闰女和我的愿望,还是希望能够飞越一次98和99,哪怕一个学期只用一个100分证明一下自己的努力。谁想到又一次遗憾了,原因就在于这个“发言”为什么不能代表“说”。
题目是这样的:请写出三个能代表“说”的词,闰女写了“叫”、“喊”、“发言”,然而“发言”被划上了红杠杠,并扣掉了那抱憾的1分。
面对着娃睁着大眼睛委曲地想在我这里求得一个解释,我也只好说:“妈妈觉得你写得对,但是以后考试不要这样写了,按老师说的写。”既而我在我所在的各个群里发消息,想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
有的说:“说”是非正式的表述,“发言”是“讲”的意思,是正式的用法,不能混为一谈。
有的说:“发言”是名词吧,没有动词词性。
(当然这被现汉证实是不对的哈。)
有的说:既然老师判定前两个是对的,那就说明只要张嘴发声就代表“说”,我觉得娃写得都对,老师是不是要控制100分的得分人数?
(哈哈,这个解释是最振奋人心的,当然我相信老师不会这么做。)
还有的说:“喷”、“侃”、“嚷”都拿去试试吧。
有的喊:对了两个呢,知足吧,还要啥手表自行车?
……
想想倒也有趣,一堆成年人拿着一道二年级的语文题,也是无可奈何。其实今天拿这件事出来说,原因只有一个,如此的题目在现代教育里面太具有代表性了,现代开放背景下纠结的中国教育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个妈妈,我充分理解出题人想要给孩子创造的那种开放的发散的想让其充分发挥的空间,然而坏在坏在那些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好的“标准答案”上了。中国的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有N多种标准可以判定这道题目的答案,如果你想要给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发挥的空间,就不要用那些条条框框来框定住他们的想象。
教育的纠结不仅如上一个方面,再如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看过之后,我平生唯一一次庆幸自己比今年高考的孩子早生了20年。请问,这些十八九岁的孩子在校的这十二年里,学校是否给过他们如此开放讨论的课题,把项羽与拿破仑进行比较;有没有给他们一个学习老腔的机会;有没有在课上讨论过国际金融与现代营销……如果没有,为什么18年才来折磨他们这一次!
如此这般纠结的中国式教育,我也只能说,我们不要那个100分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