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UI设计师来说,你的所有能力或工作经验,都可以通过作品集来直观呈现出来。简历写得好,是敲门砖;而作品集够不够有说服力才是有没有面试机会的决定因素。
一、简历与作品集的基本原则
1、宁缺毋滥、扬长避短
HR或者项目负责人每天要看上百份简历,如果在10秒钟之内没有让他get到你的明显优势,基本上就是一份失败的简历。
-
案例一:小A是应届毕业大学生,他的目标岗位是UI设计师,但是在简历中用大量篇幅描述自己在校期间的其他兼职工作内容。虽然他想表达自己的工作经验相对其他同学较多,但是反而会让HR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到了更多没有用的内容。为了吸引眼球,小A在基本情况介绍“特长”一栏中填写了“腿”“王者荣耀”此类词汇,这样做不但不能让用人单位觉得他风趣幽默,反而在求职这种严肃正规的场合里给人留下态度不端正的印象。在作品内容中,小A放入了自己在高中学校学习绘画期间的一些素描和水彩作品,想告诉HR自己学习美术很多年,具有一定的绘画功底,但是对于入行多年的面试官而已,这些是再简单不过的小儿科,八成是因为他拿得出手的作品太少了,才会堆砌很多初级的内容。
案例一.png -
案例二:小B同学在校期间学习的是数学专业,与所要从事的设计类工作并无关联,属于非科班出身。在教育经历一栏中,小B用很长的篇幅描述了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经历,情真意切,不愧是一篇完美的毕业感言。但是非相关专业这一点就恰恰暴露了他的短板。
案例二.png
HR和负责人都关注些什么?
(1)头像是否正常(是否清楚、是否成熟、是否正经)
(2)教育经历(什么等级的大学、毕业几年了、是否专业对口)
(3)工作经历(在多少公司工作过、每家多久、工作内容、是否有大公司经验)
(4)自我描述(擅长做什么、有什么其他的优势)
(5)作品集(设计功底如何、是否原创、是否有上线作品、相比他人的优劣)
2、直观、信息层级清晰、注重阅读体验
虽然现在互联网招聘平台都有固定模板,但是在面试的时候通常也会要求携带纸质简历,这个时候就是体现我们简历阅读体验设计的时候了。尽量不要从平台导出简历直接打印,这样会给人留下懒惰的印象,简历都懒得去设计,工作中的态度也是容易被质疑的。
-
案例三:图示是典型的新手简历。左图想要展现给人以设计感,但是在阅读时却会给人以纷繁错乱的感觉,加之饱和度过高的色彩搭配,实在是不忍直视。右图浮夸花哨也有些过度。
案例三.png -
案例四:每个模块清晰明了,标题与内容见有明显区分,没有冗余内容,HR可以在30秒内对求职者的基本信息有基本的了解。
案例四.png
3、关于信息真实程度
教育经历以及个人基本信息绝对不可造假,并且作品集也绝对不可以拿别人的作品来冒充原创,被发现基本一票否决。
优化前
学习期间在网上经常接一些外包项目,并且独立完成。
优化后
在校期间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并且经常有长期合作的外包项目客户,层服务过15+机构,涉及界面设计、平面视觉设计,皆独立完成,且口碑较好。
4、个性可以彰显在哪些方面
简历是一块非常正式的敲门砖,意义并不在于体现自己个性。很多地方都要收敛一些,而有的部分也可以适当填写一些有个性的东西。例如曾经一人一单车骑行川藏,或者去过十几个国家等等。
5、让语言充满依据
避免一句话可以适用于任何人的情况的空泛语言,让自己的语言充满依据,例如工作效率高,是如何高的,体现在哪里。
优化前
负责某某产品的界面设计工作。
初步优化
负责某某拥有20万用户量的产品,主要工作内容为界面设计,入职后完成全面的视觉及交互体验改版,并且应用商店用户反馈评分较高。
深度优化
负责某某拥有20万用户量的产品,主要工作内容为界面设计,入职后完成全面的视觉及交互体验改版,应用商店用户反馈评分较高,并且总结设计经验在团队内分享以及新员工培训,参与规划下半年的产品迭代,讨论定制工作计划。
二、不同阶段的简历与作品集
1、在校生或应届毕业生
在校生或应届毕业生要尽量展示出自己的潜力以及视觉能力,而不需要过多的展示产品思维(用户调研、竞品分析)。以下几种类型的简历内容都很适合刚刚入行的同学。
2、毕业一到两年
毕业已经有一到两年的同学就不能只展示自己视觉层面的东西了,尽量多的展示自己再团队中的贡献以及价值,和对于视觉及交互体验的见解。
3、毕业三年以上
如果工作经验以及三年以上,那么就要具备一定的产品思维,要尽量展示自己对于产品的理解并与在作品集里尽量放几套完整的项目。
温馨提示
UI设计的岗位是靠作品来说话,推荐大家多去一些设计交流网站记录以及分享自己的设计,比如“某某网站十佳设计师”、“某某网站专访设计师”等等称号甚至比研究生学历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