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黄帝内经》的学习和了解,我们知道了“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长寿及其防治疾病的意义。接下来就是我们人类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事情了。
《黄帝内经· 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讲到:“是以志闲而少欲, 心安而不俱, 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 各从其欲, 皆得所愿,。”
只要我们的心灵境界能够达到恬惔虚无 ,那么真气自然从之,精神原本内守。又如何会生病遭灾呢?通晓这样道理奥妙的人,就会生活得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一、志闲而少欲
肾藏志,各种志向太多,就会消耗人的肾,会消耗人的仓库中储备的生命的能量。养生的真谛,是志闲,少欲,志向闲下来,人的肾精就不会消耗,因为人的志是归肾管的,而一个人要想养生,他的肾,就应该什么都不管,因为肾是仓库,是储藏人的精的地方,是养藏的,所以, 让志向闲下来,就是让肾闲下来。
少欲,欲望少了,人的能量消耗也就少,人的神的消耗也就少,欲望多了会劳神,也会伤精,也会耗气,人的欲望越多,人的精气神就越少,人就越不长寿。
我们看在动物界之中,能够长寿的,是像乌龟这样的志闲而少欲,而不是那些老虎,豹子,还有狮子那样,每天为了生计奔波,还有各种征服的欲望和不满足的野心。
二、心安而不惧
心安,心能静下来,人只有不被各种琐事干扰的时候,不操心的时候,他才能够安下心来,如果每天都在忧虑之中,他就会经常的感到担心和害怕,担惊受怕,这就是心不安,每日恐惧。
我们之前在讲五脏和人的七情的关系的时候,就讲过,恐惧会伤人的肾。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喜会伤心,过怒会伤肝,忧思过度会伤脾胃,悲伤过度会伤肺,惊恐过度会伤肾。
所以,心不安的时候,不但心在这里悬着,得不到休息,休养生息,不但会使得心神受到消耗,同时还会伤到人的肾。
我们常说,人的精神,精归肾管,神归心管,心不安的时候,精神都会受损,心肾都会受损。
所以,养生,养人的精神,就要养好人的心和肾,这就是心安而不惧。心安了,肾才能收藏,藏好精。这是精和神,再加上气,就是精气神。
三、形劳而不倦
形是形体,人的身体,身体的劳动,不感到疲倦,这是形劳而不倦。
中医提倡人的劳动,人只有经常活动身体,他身体经络内的气机,才能够保持在活跃的状态,通畅的状态。这种活跃的状态,是生命活力的体现,是健康的体现。
但是,中医更提倡劳逸结合,光劳动,不休息,起草贪黑地干活,这就过度了,当人感觉到疲倦的时候,如果不及时休息,这时他的精气神,就会过度消耗,然后时间长了,他就会生病。
四、气从以顺
人养生的一个秘诀是气顺,这个气怎么才能顺呢?
一个是前面刚刚讲过的,经常劳动。形劳而不倦。很多人,经常感觉到气堵在那里,然后,他就总觉得的气不顺,还会经常钻牛角尖,经常想不开,晚上还经常会失眠,饭也吃不下,这个时候,经常参加劳动,就解决问题了,整天闲着没事,闲也会闲出事情来。但是劳动,不能太过量,感觉到累的时候,就休息一下。
身体常常活动,气就顺了。尤其是人的四肢。常常活动活动。这是对现在人讲的,过去的劳动人民,劳动得多,休息的少,现在,很多人休息得多,劳动量小,很多的病,都是闲出来的。
另一个就是要保持心情平静。心安而不惧。心安下来了,人不恐惧,不担心了,气就会顺。
五、各从其欲
每个人都能顺从他的欲,这叫各从其欲。
欲是什么?
我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六欲都有哪些?
六欲是借用佛法中的术语,包括人的眼,眼睛看到的;耳,耳朵听到的;鼻,鼻子嗅到的;舌,舌头感觉到的各种味道,比如这两年有个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中国是饮食大国;身,身体接触的,比如性欲;意,意想的,比如各种名利,还有爱情,等等。这是六欲,也泛指人的各种欲望,这些欲望,是人的各种生理需求和欲望,比如,人的吃饭穿衣,结婚生子等等,这些都是人的各种欲望。
“各从其欲",有的人读到这一句,会理解成人的各种欲望,每一个都得到满足,这叫各从其欲,这样理解就偏了。这不是各从其欲,各从其欲的重点是从,顺从人的欲望,顺其自然,而不是每个欲望都得到满足,其实人的各种欲望,是无止境的,从欲而不是满足人的欲,这是素问之中所讲的养生方法。
六、皆得所愿
说完了欲望,再说愿望。愿望,是人心里所想的,是在人的生理需求之上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层面的需求,这是愿,心愿,愿望。
如果说欲望是生理层面的,那么,愿望,就是精神层面的。 每个人都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皆得所愿。都能满足自己的心愿。也就是心想事成。
皆得所愿。就是每个人,他的美好的愿望,他的精神追求,能够得到满足,不光是人的生理需求,人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人的精神需求,如果得不到实现和满足的话,那么,往往,他在物质上再富有,他也不会感觉到幸福和快乐。
怎么样才能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呢?
每个人,都能按照他想要的方式去生活。比如一个工程师,他擅长设计工作,让他把自己的设计才能施展出来,让他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这样,他工作的时候,就会开心,就会愿意去做,这样就说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中医领域,虽然没有专门的心理医生,但是,中医的这些理念之中,时时刻刻都在关注人的精神层次的需求。
将人的七情六欲,都纳入到健康和养生的范畴之中。这是中医的特色,也是这部黄帝内经的显著的特点。
关注易象文化李冰,分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