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阳光窗下,栀子花正开得热闹,被淡淡清雅之气吸引过去,驻足端看。几只花已完全打开,有一些还在含苞,但那跃跃欲试的表情,像是小女孩想要争着吃糖果,一眼便知。
例行的做早餐,煎蛋,烤面包,为了营养与情趣使然,又添加了两片番茄。将酸奶和麦片放好,摆在青色的盘子中,西式的早餐,中式的盘子,配出了趣味。
麦片和很多食物一样,我只钟情于某种口味,或者干脆原味,因为,当繁多呈现,清净心荡然无存,只剩下,占有及掠夺的欲望,和一次性吃下大量刺激食物的快感。
我偶尔会想起在餐前祷告,祷告诸神明赐予的食物,像是远古时期的人一样,满含感恩之情。每每这么做了,那每一口吃进去的食物,便美味的无以复加,像是,经过久远的守候,方得到的赏赐。
人懒惰且不自知,在忙碌的日子,省去餐前祷告,便省去了,食物真正的滋味。
暴雨突至,犹如人生无常,忽然而至的雨水犹如有个顽皮孩童在天空戏水。水打在车窗上,形成水幕,透过水幕,一个中年男人,无伞,在雨中自在行走,暴雨无法伤及它,反倒让他更加自在。
而有的人,在雨中奔跑躲避,跑起来溅着水花,甚至撞击他人,汽车你争我夺,变成了路上的角斗场,人与人之间,不再是一场帮助与温暖的邂逅,更多的是无情地适者生存。适者生存,书本上的硬性教条,灌溉给每一个人,孩子们像是人工克隆出的复制品,天性不再。
很庆幸,因为写作,成为了观者,观察路人的喜怒哀乐,观察朋友的烦恼与忧愁,观察亲人的无奈与病痛,观察植物的生长,观察动物的情感,在一切观察中,如是明了,无有一切是亘久不变的。永恒的物并不存在,绵长的情绪从不停留,梦想此起彼伏,甚至每一片叶脉都在流动中唱着无常的永恒。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在白色的纸上,用30分钟的当下,换来四行小字,一直摆在客厅的茶几上,有朋友来,或是家人路过,都会看上它一眼,它的场让室内,有种静定与虚幻结合的神秘之感。
有的人每分每秒都在扫描自身的情绪,一个细节激怒了他,别人的一个眼神代表鄙视,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代表懈怠……当一个人足够成熟,他能明白,并不是这些细节、眼神、话语招惹了他,而是他自身对待这些事情的看法,使其沉迷于一种类似于受虐的情绪轮回之中。
有的时候,当你明白情绪并不恒常这个道理时,你就不会再因为情绪的发作,而揪着整个生活变得扭曲,不完整了。情绪如云彩,来,去,无定数可言。
那日与一友相约喝茶,在城市的边缘,星星点点的雨。她用娴熟的手触碰茶器,温壶,烫杯,装茶,高冲,盖沫,淋顶,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闻香……茂盛的树冠,被雨轻轻地打着,和她小声絮语,聊理想,聊生活,聊情感。她曾说明心见性的“见”是什么?见,是要能看出事物的本来面目的实际状态,不妄自在情绪的魔域里沉浮,在不对的地方使太多的力气。
我很喜欢这句话,回家的路上,处理了几个琐碎的工作,听了几个人的喜悦与忧伤。
晚上,很多工作要处理,准备,回家煮面,得体的完成晚餐,再迎接排山倒海的工作。
工作的事,无法逃避,不如爱上,并视之为修心的一种方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