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学要求教师重视教学科研,卢老师抱怨道:“搞研究有什么用,上课又用不着”卢老师的说法(不正确。研究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孙老师针对数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表现不积极的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后面的教学中予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说明孙老师注重(行动研究)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表现在(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现代教师观在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
薛老师习惯运用PPT进行教学。某节课上他自始至终不停地呈现PPT内容进行讲解,不管学生是否明白其所表达之意。关于薛老师的做法,下列表述不恰当的是(B)
A.忽视了教学的本质
B.忽视了教师的中心地位
C.忽视了教学的目标
D.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科学课教学中,李老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开展一项环保小调查,调查结束后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
A.李老师为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
B.李老师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C.李老师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方式
D.李老师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式
小明上小学一年级时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师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小学三年级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师,班主任发现后不但没有批评他,孩子爱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青云有教师观的知识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解析】
教师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1)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由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一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没能理解小明的行为而一味地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三年级时的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小明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小明对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使得小明发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促使小明的学习有了很大提高。
(3)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材料:
刘老师师范学院毕业后,在一所乡村小学开始了她的教室生涯。三十年来,她一直坚守在乡村学校教学的第一线。为了寻找孩子们观察的野花,刘老师在河岸、田埂精心识别、挑选;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在家人熟睡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厨房里反复朗读课文;大雪过后,她又会兴致勃勃地带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自然。刘老师坚持每天早起,坐在校园旁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海子‘普希金、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的诗篇来陶燕自己的情操,她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有厚厚的几本,她还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阅读许多中外教育名著,撰写教学日志,并不断改进自身教学实践。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
【解析】
材料中刘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借鉴。
(1)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刘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自然,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想办法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亲自带领学生们实践体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2)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材料中,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各方面的知识视野与修养,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材料中刘老师通过废寝忘食的钻研课程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研究如何完善自己的课程,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在对待教学上,为学生提供帮助、在材料中,刘老师没有单纯的教教材,而是对课程进行因地制宜的优化,更好的被学生接受,是现有课程从有到优,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像刘老师一样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下面是某老师的一段回忆:
一年级时,她时常一个人坐在教室的一角,不跟别的孩子交流和玩耍。三年级时,她还是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怯生生地看着周遭。
后来几年,她喜欢独自到图书馆读书,极少跟同学交往。
许多年后的一天,她出现在教室门口,小声对我说:“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说:“当然记得,真高兴再看到你。”
“小学时您教过我,我今天是有事找您,朋友说可以绝对信任您。”“我会尽量帮助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问。
接下来几个月,我们经常见面,听她说童年的事情,说到激动处,她会尖叫、痛苦,听到她悲惨的童年回忆,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说:“对不起!真是对不起!我当时不知道,一点都不知道。”
大约六岁时,她就开始被酗酒的继父不断地谩骂、殴打、凌辱。可是学校的老师,都没有人注意到。上了大学后,她再也压制不住了,尝尝自残。辅导员老师坚持让她接受治疗,但毫无起色。后来,她找到我跟她一起面对治疗的过程。
十年里,她恢复了很多,我也进步很多。现在,我会从隐而不显的线索中去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帮助他们。
我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可是 ,国家与家庭托付给我的孩子,我应该好好地去照顾他们,同样的错误,实在是不应该的。
问题:
请从教师观的角度,谈谈你从材料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解析】
这位教师的回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以及其在教师角色和行为上的转变。
(1)在教师角色方面,教师不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这种发展不止在学业方面,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材料中的教师在十年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对于学生由于继父凌辱而造成的心理阴影“一点都不知道”,而十年后,教师“会从隐而不显的线索中区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帮助他们”。
(2)在教师行为方面,新的教师观强调教师的反思。材料中的教师能够从材料中反思自己的过失,认识到“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实在是不应该的”,体现了教师行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