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简书上公开发布读书笔记这件事儿,大家怎么看?
有的人说,收益不高所以后面就没有继续发在平台上了;
有的人觉得,自己看完书的精华部分为什么要发上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呢;
更有的人说过,读书笔记太占字数了,比起光写原创文章积累字数的作者,快的不只一星半点;
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想法,你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呢?
为什么突然想写这个话题呢?是因为昨天经历了一件事情,让我找到了一直求而不得做这件事的意义。
之前我公开发布读书笔记的目的就在于监督自己,毕竟群众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总比自己暗中努力要有责任感;
好像除此以外,在收益方面,阅读量和点赞方面的确成绩不算突出;
所以做这件事算不算吃力不讨好呢?
先来分享一下昨天的小故事,再来揭晓答案。
昨天是星期日,是什么日子?
是休息日,还是周复盘的日子。
不知不觉做日复盘已经有两个星期了,可是周复盘却一次都没有做过;
显然又浪费了一次今年的周复盘机会;
昨天刚好又过完了一个星期,又是七次日复盘后该总结的时候了,可是到了拿起笔我却忘了周复盘都有哪些步骤。
幸好做了读书笔记派上用场,曾经我有一篇文章叫做《如何做周复盘》;
在没重新打开文章前,我就记得其中的一个步骤,实际上有五个步骤组成;
读完书后不立刻将知识用起来真的很容易忘记,所以写了读书笔记就相当于快速的翻书,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接下来就是搜索文章,按着书里的步骤开始做第一次的周复盘了;
有了书上的指引,一步步清晰明确的就把周复盘做好了。
这个小故事结束了,你还认为公开发布的读书笔记没有用吗?
来说说公开发布读书笔记的几个优点:
1.方便检索
记得有一次在看《鬼谷子》时,有一章是讲如何巧妙利用语言达到自己目的的,令我想起了一本书里谈判的小技巧;
于是就想再次看看这本书的内容,看看这两个知识点能不能相互促进而发挥更好的效果。
想来想去可是记不起书名了,于是就在“我的文章”里的搜索框以谈判作为关键词搜索。
我找到了,原来这个知识点叫做“谈判的五把黄金钥匙”,不翻一下都已经忘记名字了。
这篇文章只有五个点赞,不过我倒是不气馁,关键是方便的达到自己目的了。
2.通过反馈判断自己的学习能力
大家应该都看过不少介绍如何做读书笔记的文章了,那写得好不好只有通过读者的反馈才能了解到。 比如我自己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会总结一日阅读部分的关键词为以后的思维导图提前铺路;
有的时候加上例子,方便回看时辅助理解;
有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学过的部分;
其中,我发现有例子的读书笔记会比其他的更瘦欢迎;
相对而言,在制作的时间由于需要理论联系现实进行举一反三所以写得更慢。
好处是大家容易接受,我对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进行举一反三。
3.看见别人学习到了分享的知识十分有满足感。
有句话说:如何评分一块蛋糕是领导者该考虑的问题,而如何将蛋糕越做越大是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
想想看,蛋糕吃完了就没了,而将蛋糕做得越来越大就有吃不完的可能性;
放在文章里这个道理依然适用。
我看完书没有分享出来时,那只是一人受益,想把这份价值扩大就要分享给大家;
有的人在评论区留言说,看完文章有买书的冲动了;
也有的人说,学习到了表示感谢的。
这证明能给大家带来什么?
一是简略看完文章后对是否需要这样的书籍有了基本的认识;
二是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能起到及时帮助的作用,省去翻书的麻烦。
所以,做读书笔记虽然花费的精力比较多,但这份时间是可以重复受到利用的,无论是对于方便自己还是让他人受益都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