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了离职。
跟老杨聊了会,恰好说到工作态度这个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是虚的,之前的“任性”和“放飞自我”总会有后果。
其实老杨也并没有责怪我什么,毕竟,从一开始想做大数据分析的雄心勃勃到后来的强行变道,他也很无奈。对我的离开也是意料之中。
慢慢的从交接工作,说到交接的具体事宜,我对去河南这件事还是挺有意见的,狂躁的心情简直要突破天际。他此时说了一句话:我希望你能从一个劳力者变为一个劳心者。这样你想问题看事情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劳力者只对眼前的那一个事情负责,而劳心者需要从你的目的出发,把握全局,所有能让你做好做完这件事的人都可以通过你的协调(估计他想说“利用”,觉得不好听,停了一下),来达到你的目标(也可以是目的)。以后你会面对很多更复杂的事,如果都是用“激烈”的态度来应对,很容易办砸,一次两次领导会觉得巧合,如果五次六次了,那么会怀疑你的能力。
其实听到这的时候,我已经在思考这一年多的得失了。其实自己的问题也很清楚:我并没有特别多的目标或者期望去实现,只有自己面前被“分配”的任务而已,但自己️特别️想遇到合适的事情去做。如此矛盾,怎能有结果?如果真的从一个劳心者的角度去看(或者说就是领导者的角度),就算没有大数据的项目,我自己去尝试用有限的资源去做,把所有力所能及的都利用到极致,那领导或者同事都能体会或者看到你的成果,你已经为你的目标去做去实践了,而不是一直在空着一个“人”来分配你任务,给予你“领导”,施舍给你工作的机会(这也是劳力者的本质)。想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也是豁然开朗,当纠结在一个问题中时,后退一步,从一个设身处地的“劳力者”变为一个谋划全局的“劳心者”,思路与角度会跟之前完全不同。比方说这次去出差交接,自己做烦躁且担忧的就是被现场所拖累,没法完成快速的交接,耽误入职,所以焦虑一直在困扰着自己。当把这件事从它本身脱出来看,我的目的就是顺利完成交接,在老杨和现场之间达到双方的满意,让两方都允许我完成任务回来,这就是目的,也是所有计划、动作的出发点。新功能就是做不粗来,跟现场说明情况,想交接快速怎么搞?耐心且和善的把交接内容讲明白,让对方不好意思再打扰。想完成目标,就得把能动员的全部动员起来,包括老y,都可以是我的资源和助力。
这些东西,说到底,也是个态度的问题。当我真的尽力加班去搞,也没搞出来,我在面对无理需求的时候,明显心里就有底气了,真的做不出来。也有充分的理由去拒绝。当真的全力去交接,去培训的时候,他们说到底也是同事,也真的没法再索取更多(如果还是无理怎么办,就要用到刚刚说的,还有“其他资源”去调动,一切为了我的目的)。
这不是黑化,也不是堕落了,而是看问题方式更成熟了。
当你只看问题本身的时候,它就被放大成一座山,心力不坚定还会被压垮。
当你走远点去看它的时候,它只是一个山包,旁边还有大江大河,森林草原,都是可以助你,或者借力去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