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或者凭什么要“先理解别人,再被别人理解”呢?
感觉似乎是自己去迁就别人一个样,这么一个顺序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博弈的结果。为什么呢?我们先理解别人,就能抓住对方的需求点,从而再来理解自己,看看自己能不能满足,不能的话,找人来满足。这是一种占据主动的方式,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如果先理解自己了,就会出现那个医生看眼睛的情况,按照自己的出发点,别人不一定需要!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彼此的交叉点,给出的建议才能真正做到双赢!
而怎样找到对方的需求点呢?那就需要倾听,而且是有效的倾听!在倾听的过程当中不要“自传式回应”,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理解,用心与心的碰撞来感受彼此的共鸣!要不然怎么会用“心心相印”来形容两个人的心灵交融的美好呢?所谓“以心相交,成其久远”!还有就是移情倾听,何谓“移情”?就是设身处地的替他着想,和他站在一条战线上!我们经常会听说“移情别恋”一词,“移情”就是心在他身上,感同身受!
其实,我们有效倾听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实现有效社交!(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