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聆听了云端研修,经过反思下定决心早晨早起继续读《大概念教学》,还好六点十分坐在客厅读起来第三单元目标设计,虽然对于素养目标,大概念还是有些稀里糊涂,但是对于书中举的事例还是能够理解的。
今天上午的网课有几位同学生病请假,在上课处理作业时感觉冷清了很多,没有了往日叽叽喳喳地争抢着踊跃发言我还不习惯。每次提到这个问题谁来说呢?班长心悦和伊睿总是抢着来,虽然避免了我尴尬,但是心里还是感到不适应这种沉默。
晚上在七点多明明知道今晚小语研课第八次授课开始了,我还是打卡钉钉班群看到作业只交了27分,54个孩子,我忍不住批改起来,孩子们作业参差不齐,有的写得少,有的拍照不清楚,我打回去了十几份。
我忍不住在微信班群发了一个督促作业的微信提醒,进入期末总复习了,不能这样散漫下去。
开始聆听张素卿老师分享时我认为自己反正没教六年级,忍不住刷视频,大概快八点了,我才把手机放下投入聆听张老师细致的分享自己对教材的解读,真让我汗颜。
如果不是参加小语研课,我可真不会这样细致解读过教材和文本。但是我与张老师相比解读的功夫和功底,差得十万八千里。特别是最后两段话更是引人深思:
“总结:为培养学生写作素养而教,教师要有大概念思雏,要躬身入局,在实践中提取习作大概念,在教学中开展习作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
共勉: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拥有什么,才能够给予学生什么。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养素养。”
因为我也带三年级,接下来周卫梅老师的分享,我听得真的是入了迷,还不断地做笔记,截屏。周老师很多分享别出心裁的设计都是我在完成作业模糊混沌不知所措甚至瞎做的地方。
尽管最后这次作业自己抗原异常在身体极度不适,大脑思维迟钝的情况下艰难完成的,对于大概念的提取,素养目标的设计,还有教学评价板块,教学课时安排等环节自己也是稀里糊涂的,虽然完成作业花的时间不少,虽然也反复聆听了一个名师工作室的解读,但是总感觉自己的大脑不转动,不能深入解析,粗制滥造地应付,提前三天就提交了作业。
没有比较就没有刺激,通过查分系统我得知最后这次作业“92分,上次94分”,上上次“95分”,明显下降趋势,这很不正常。应该越研越透彻才是正道。
说实话我觉得以上分享的张和周二位老师真是小语界的佼佼者,她们专业、敬业的精神与行动让我明白了参加研课学习是“真钻研,不敷衍,用力、用心更用心”。她们做到了静心精心地设计打磨,依课标,挖教材,重学情,可检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正好李老师将过关大作业设置为修改前面某一次大单元设计作业提交,明天我上完网课就趁热打铁认真回听二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反思自己要及时转换观念,尽管做事,把事情做到位,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