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有看过《鳄鱼手记》的简介,你对邱妙津也不了解,你在翻到手记的第一页也能知道,这部《鳄鱼手记》将要向你展现的是与这个世界的偏离。
手记的开始采用了去人称化叙述,并通过一组对话引入了“鳄鱼”。
「“你过来时能不能顺便带一些玩具过来?”鳄鱼说。
“好啊,我带来我亲手缝制的内衣好了。”太宰治说。
“我送给你全世界最华丽的画框,可以吗?”三岛由纪夫说。
“我把我早稻田的毕业证书影印一百份贴在你的厕所。”村上春树说。」
四句话,四个形象。
鳄鱼:顺便、玩具,轻松的戏谑姿态。
太宰治(跳玉川上水自杀):亲手缝制的内衣,颓废中的叛逆,永不向世界妥协。
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全世界最华丽的画框,庸俗中的矛盾。
村上春树:早稻田的毕业证书,世俗的生活与认可。
你们猜猜也能猜到鳄鱼最后的结局吧~~
邱妙津是谁
如果硬要给邱妙津上标签的话,可能是:用生命印刻作品的女同性作家。
邱妙津,1969年出生于台湾彰化,一个公认的天才作家,拥有从台北一中到台大心理系的“阳光履历”,后留学法国,进入巴黎第八大学心理系临床组。在这一串光鲜履历的背后,她还有一个身份——女同性恋。其代表作品《鳄鱼手记》、《蒙马特遗书》等在台湾同性恋文学上影响深远。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早慧的天才作家,于1995年6月30日,在巴黎自家的公寓里用水果刀刺入心脏,结束了仅有26岁的生命。
邱妙津的离世震惊了台湾文坛,并引发了一阵关于同志文学的讨论。在她离世的同年十月,《鳄鱼手记》获得时报文学奖推荐奖,文内的「拉子」「鳄鱼」一时间也成为台湾女同志袭用的自我称号。在1997年2月台湾同志首次举办十大梦中情人票选活动,邱妙津获得女同志梦中情人的榜首。
她是第一位以亲身经历书写女同性主题的华语作家,在台湾的同志活动中,她不仅仅是先首,更是后世前赴后继的精神支点。2019年5月24日,台湾同性合法化,距今3年,距离邱妙津离世24年,希望妙津在天上能感到一丝丝安慰。
不为正常社会所容,亦无法游刃于正常社会
《鳄鱼手记》作为拉圈圣经,讲述了“我”的同性恋爱经历(我、水伶、小凡),以及这不为世俗所容忍的恋爱取向给”我“带来的心理高压,文内同时也写了另外几个朋友的恋爱生活,至柔和吞吞,楚狂和梦生,显然,无一善终。
与”我“的恋爱经历同线并行的另一主线是以鳄鱼隐喻同性恋,描写了在20世纪90年代,同性恋的处境以及人们对同性恋的不了解,对同性恋的窥视与驱逐,鳄鱼最终葬身偏见的火海。
「鳄鱼是一种很像鱼的人,不是很像人的鱼——哔。」
小说以「旁白:贾曼说:”我无话可说……祝你们幸福快乐!“」结尾。这个结尾让我想到了出门的世界里「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看豆瓣评论,有人说这本书太过矫揉造作,有种看小四的即视感。我是万万不能同意的。说我觉得看港台小说不像大陆小说,它吸引人的地方恰恰在于其言语的诗意,《鳄鱼手记》就是这样,用华丽而又稍显晦涩的词藻描绘出了一种向死而生的绝望,每一个字都传递了“我”在海中溺水挣扎求救,作为读者的我多想伸手拉“我”一把,却无能为力,只能看着“我”沉入海底,永无日光。
“我”小心翼翼的爱,怕被发现,又怕不被发现。想要走近,却又不敢走近。
「我站在草坪上截住她不让她走过。像傻瓜一样说书没夹在后座。她背过身问我来干吗。我说从——头——开——始。她转过来,海洋流泪。知道是相爱。」
如果是再早一点(大学)看到这本书,或许我会更能生发感同身受之感,强烈而又别扭的情感,恨不得燃烧整个生命去爱。我们都一样,年轻的时候,谁不迷恋叛逆、颠覆、脱离世俗呢?“我”用尽生命的每一分力气去爱,那淋漓尽致的内心剖白让人读来不免内心窒息。现实的刀一次次的刺向“我”,常常切中要害却又偏离要害,以至“我”死不掉,又生的艰难。
最后,在被戳了无数个洞之后,那把刀终是刺向了心脏正当中,“我”终于告别了生的折磨,用死亡回答了这荒谬世界的问答。
邱妙津的情感是热烈的、充满了生命力却又和死亡气息咫尺之间。
摘录:
“不想跟任何人有固定的关联。习惯每个礼拜都会看到你,怕被这个习惯绑住,要打破坏习惯。”我心虚地说。
大学,这个制度是好的。比死亡制度差点,占第二名。它刚好在社会三大制度(强迫教育,强迫工作和强迫结婚)重叠交接的点上,这三大制度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三重伟大加乘在一起,反而得以暂时自沉重的伟大性中逃脱。它和死亡都是种类似安全门的逃脱制度,它占第二名的原因是,死亡通到的是太平间,大学却从单绳制度通到天罗地网的社会。并且,死亡是人人平等,大学则从某些人身上刮取不仁道的膏脂,仁道地涂在另一些人身上。
人不就是万种欲望的孔窍吗?欲望就是从某个孔窍流出来这种事实,谁也阻挡不了。我们却要被欲望教育去面对新世界的构成,面对不了就是死!
背德的爱,危险得间不容发,甜美像高浓缩的蜜汁。
健康的人才有资格谈恋爱,把爱情拿来治病只会病得更严重。
“我也很想爱上男人啊!可是,有太多女人那么美!”
资料参考:《鳄鱼手记》、百度百科
配合食用推荐--邱妙津《蒙马特遗书》、白先勇《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