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南宋词人,书法家。他俊逸潇洒,诗文词赋,一挥而就,风流的文采足以让他在同窗中鹤立鸡群。于是,他十六岁在明州进士预选中考了第一名,又在省里的进士预选中考了第一名,两次科举连占鳌头,一时间,明州城乡传为美谈。
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不拘世俗,高雅之士纷纷倾心相交,无不为他的文采所折服。
国家战乱纷起,金兵肆虐。张孝祥在颠沛流离中遇到了心爱的姑娘。她是在战乱中躲避灾难的可怜女子,她如花似玉,又是人海茫茫里随风沉浮的一叶小舟,忍不住让他无限怜爱,牵动一身的柔情和倾慕。他又是如此使人着迷的男子,美丽的姑娘不能拒绝他的关爱,不能不被他的才情风度灼伤双眼。
于是,他们成了伴侣,成了生活中彼此最深的依恋。可是他们的关系,却得不到张孝祥家族的认可和祝福,他的父母不让他娶这个姑娘为妻。在他们的眼里,这个来历不明、流落江湖的女子,不能配得上玉树临风、才高八斗的儿子。
张孝祥只能将她安顿在外面,与她过着情人的生活。他是家族的希望,要到京城去参加应试。女子自是不能跟着,只好安静的等着他的回归。
京城繁华,却有着深不见底的阴谋和狡诈。张孝祥与秦桧的孙子秦埙同时应试,老奸臣为了确保自己的孙子能高中第一,事先费尽心机。当得知主考官内定为汤思退时,便派人把汤思退请到家中。奴颜婢膝的汤思退见丞相有请,高兴的一早就来到秦府,但一等再等,在客厅里等了半天,却不见秦桧出来接见。正在闷闷不乐,忽见桌上放着一篇文章就拿起来读。把那篇文章背熟了,天也黑了,但仍不见秦桧出来接见,便回了家。几天来,这人对秦桧的举动百思不得其解,又过了几天,突然接到朝廷命他为主考官的通知,才明白丞相的用意,他便把秦府客厅中看到的那篇文章的题目作为考题。结果廷试秦埙排在第一,张孝祥排在第二。
殿试的时候,皇帝宋高宗认为秦埙的策对毫无新意,张孝祥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令人耳目一新。高宗又喜欢书法,而张孝祥的字笔力遒劲,势取龙蛇,于是高宗亲自将张孝祥定为第一。这样,秦桧事先精心安排的一切伎俩都白费了,自然对张孝祥怀恨在心。
一朝成名,天下闻风,大臣们纷纷上来祝贺新科状元。秦桧党人中最显赫的曹泳为了笼络他,提出要将女儿嫁给他,他佯装没听见,掉头而去。最让秦桧一党难以容忍的是,他中状元后,立即上书,要求给岳飞平反。
于是秦桧一党罗织罪名,诬告他的父亲,将老人投入了深牢大狱,引起了一场很大的风波。在这种情况下,他更无法公开以前不被认可的婚姻,只得娶了二舅家的女儿为妻,办了婚事。
后来秦桧死了,他的父亲终于被释放了出来。可他心爱的姑娘,却被他的家族驱赶,被迫做了女道士。世俗的残忍就在于,从来都是用桎梏和枷锁造出无法回避的悲剧。虽然他和她同在人间,除了家族恩怨之外,又隔了道俗之分这条鸿沟,他们两个心爱的人只能两处思念,一样伤痛。
他的词《念奴娇》便有这样的心声。
“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为主。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过采石江边,望夫山下,酌水应怀古。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桐乡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自责、内疚、悔恨、悲苦都不可能与外人说起,只能独自吞下自己造成的苦果,他心力交瘁,痛苦不堪。十几年前分离的时候,他也许还抱着一丝希望,将来总有一日能重新团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越来越明白,这已经是不可能了。
回忆过去的感情,好像做梦一般,转瞬即逝。纵使豪情万丈,也无法抗拒无情的命运。38岁的时候,张孝祥厌倦了宦海沉浮的生活,离开了仕途,在和心爱的人当年相遇的地方,结庐而居,徜徉山水。一日泛舟芜湖时,竟然中暑身亡。
姑娘早已离世,他和心上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再也不用理会俗世的阻挠,形影相随,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