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阿布从小学开始就有开学恐惧症,那时以为是作业没写完的缘故。后来上了大学没什么寒假作业了,却依旧恐惧。
她不敢想开学后的老师、同学。摇头叹气,怨自己情商不够,不懂如何搞好关系,处理人际。
她不敢想上学期发表失败的论文,不知如何面对自己的导师。
她愧疚自己整个寒假天天看着电视剧,一点儿理论的书没有看,荒废时间。
明明知道自己能力不够,有了大把的时间却去放纵声色、不知努力。越反思,越愧疚,越害怕,就越恐惧开学。
于是,为了暂时忘掉忧愁,阿布又投入看剧的荧屏世界中,恶性循环。
但时间的脚步从不因你的害怕而停止流动,开学将至,不敢面对的未来,不愿面对的自己,终将还是要面对。
-02-
阿布害怕开学后的那些事,那些人。
不是说什么危险的事,什么黑社会的人。而是害怕自己处理不好那些事,而让那些人失望。
是不是有着开学恐惧症的人,都是太在意别人看法,太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样子呢?
阿布在学校的时候经常是很努力的,是“经常”而不是“总是”。但在其他同学眼里,阿布是“总是”那么的拼,那么的努力。
因为她们看不到的是阿布心中的焦虑。
阿布如今是研究生,在她弹丸小城的老家,那是相当厉害的了。厉害到,其母,其祖母,见到差不多认识的人,就要把话题引到那个在大城市读研究生的自己。
可是在学校,阿布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差。同班十个同学中,自己能力平平,写个论文如同不孕不育。此外,笨嘴拙舌,一回答起老师的问题来语句颠三倒四,心都要跳到自己的嗓子眼。
上学期,阿布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一篇导师布置的论文,那导师期待能够发表的到期刊上的论文。
寒假期间,导师发来一段语音说,投了那么多家期刊,杳无音信。
阿布很沮丧,沮丧的不是自己的论文没有发表出去,而是事实证明自己还是那么的差劲,或许都不配做导师的弟子。
这样在学校时的阿布,很拼。她希望能得到导师的肯定,可是能力却是真的不行,所以她焦虑的很。
同学只看到她眉头紧锁、背着书包,从图书馆中早进晚出,却看不到她心中的焦虑,不知道焦虑中那极低的学习效率。
-03-
阿布打心底讨厌那些“聪明人”,就是那些说只要一学,成绩就会突飞猛进的人。
过年,小姨带着她家孩子来串门。那孩子今年初三,6月份中考。小姨说,我们家孩子特别聪明,就是懒,只要努力,一定能考上市重点高中。
阿布在旁应和着,是啊,妹妹的确聪明,小姨就不用太过担心了,妹妹懂事儿,关键时候也知道努力的。心里想,那是自己笨了,只知道傻傻地苦学。
妹妹时不时嘲笑班级里常考第一的那个人,只知道学习,不懂得交际,活生生一个掉书袋子。
人们嘲笑那些掉书袋子,好像自己学的不好是不努力,若像那个掉书袋子那么努力,就会比他强百倍似的。于是,在嘲笑掉书袋子中突显自己的聪明智慧。
阿布就讨厌这种沾沾自喜地说别人是掉书袋子,为自己懒惰开脱的“聪明人”。
而事实是这些“聪明人”真的如阿布心中所想的那样令人生厌的自以为是,还是阿布自己就是掉书袋子,不准别人说自己黑?
吾日三省吾身,或许这就是事物的两面。
-04-
阿布佩服那些有着高效率的同学,虽然心中怀疑多快好省的逻辑,潜意识中还是认为慢工出细活。
但阿布太慢了。
论文不好写,是慢的客观原因。写论文时自己时不时地刷手机,一刷就是小半点儿,那就是自己的不对了。
阿布的本科同学在考研时对阿布讲她一上午在图书馆的见闻:两个同学来到图书馆,先看1小时视频,然后趴桌子睡了1小时,清醒一会儿后左右环顾一下,结伴吃饭去了。
当时还是当笑话听,现在阿布也是笑话中的主角了。
一天中午阿布回到寝室,寻思着,趴桌子小睡一会儿,然后看看书,谁知醒来发现睡了两个小时,脸上压得一道一道,还不如爬到床上睡了。
效率低,还是怪自己。那能怎么办,就这样了,谁让手机视频太有吸引力呢?
没有关系,我们理解外在的诱惑;没有关系,我们理解自身的定力不够。可是谁去理解你最后没给导师办好事情,谁去理解你没有按时叫上论文作业?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是在意结果的。说什么过程更重要的,都是对最后结果不好的安慰。
-05-
开学恐惧症,不敢面对的未来,不敢面对的自己。
怎么办?
再不敢面对的未来,时间都会推着你去面对,无论你愿不愿意。
至于愿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懦弱,自己的不坚定,在于自己的自省和选择了。
认识你自己,终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红海行动》中有一句话,压力会使你变得专注。
愿未来的挑战,不再成为你过多焦虑的催化剂,而是让它帮助你在肩负压力中更加专注。在专注中,提升自己,使现在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