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使命》读后感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
自“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来,我们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家长,都是亲历者。在这场变革中难免有很多的疑惑,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寒假阅读张文质老师的《教师的使命》我有了新的收获与见解,希望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生活中去。
这场自上而下的教育变革,代表着国家意志,也代表着时代的变革。我们需要进行自身的变革,从我们自身去改善、调整与觉悟,让我们自觉成为行动者,自觉成为建设者,站稳作为教师应该有的立场与理性。
微革命X1: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者,分享中讲好教育故事,形成影响。让我们的声音能够在公众领域发声,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的微信号、公众号、视频号进行教育日常的分享、知识的传播及教育观点的传达等等。也许是我们分享的一则故事,让家长看到了家庭教育的智慧;也许是我们的一份读写感受,传递出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许是一瞬间的感悟,让更多地人了解我们的生命感悟。还记得一次我在朋友圈晒自己阅读了《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很快就有几位家长下单买了这本书。而我们老师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我们去反复呼吁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家长未必能够听,甚至部分还会觉得是老师没有负担起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如果通过我们的分享拉入第三角色,效果会比“我们说”更有影响力。亲其师而信其道,我想着不仅仅是对学生而言,对家长也是如此。这也正好和雅思贝尔斯的教育理念契合,教育更多的应该是以生命影响生命,而互联网时代我们的辐射影响力也可以顺势而为。同时在传播的时候,我们输出也势必对我们自我进行一次梳理与总结,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来认识自己。
微革命X2:回归到生命的个体的基本需求,尊重孩子从睡眠需求开始。我们都知道睡眠对每个人,特别是成长期的孩子而言很重要。还记得在本学期暨“双减”后的第一次家长会,我向我们五(1)班的家长调查过一个问题“如果孩子不用写作业,一般几点睡觉?”不出所料,大部分的家长都表示,即使是什么作业都不用做的时候,无论是平时、周末、假期,孩子能够在九点准时睡觉的几乎没有。随后我们就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一起来思考怎么样来改变父母的作息、习惯等来给孩子营造更高效的亲子陪伴,最终改变孩子。我也发现在“张文质家庭教育”的公众号里看到了以下的启示:1、张老师强调了睡觉的习惯,时间需要养成习惯形成规矩;2、睡觉前读读书,讲讲故事,轻抚其背,帮助孩子更容易入睡。跟睡眠一样,我们是一定会在乎孩子是视力的。随着近些年来孩子近视率的提升,我们知道原因不仅仅在于APP作业时长或者写作业。但是我们APP作业取消,确实可以让很多孩子没有理由拿到手机或者IPAD,毕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全程陪伴孩子完成APP作业,规范电子设备的使用。当孩子不能以写作业为由申请电子产品的使用,那家长会不会更便于督促孩子的屏幕使用时间。至于孩子课间休息的权利,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开学初我就告诉学生下课铃一响,我就闭嘴!学习来日方长,更何况自己是班主任,混迹班级的时间非常多,没有哪句话是非要下课讲的。需要调整的是自己的教学设计,而不是孩子的下课时间。同样我和家长也会去聚焦电子产品的使用及用眼习惯对孩子视力的影响,至于怎么样来规范,那是每个孩子及每个家庭需要解决的问题,需求有差异,方法因人而异。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能够清晰地看世界、感知世界,确实需要“双减”变革。
微革命X3:研究儿童、研究课堂、研究作业,走向教育实效。教师特别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如果我看到的仅仅是教材,那经过几轮,我们容易轻车熟路,更容易机械重复。如果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是蓬勃的生命个体,我们就会认识到做教师的难度。热爱可抵住岁月长,都说教学相长,只有我们能够在课堂上与学生形成美妙而常态化的互动,形成知识的、情感的、生命的多维互动,才能然我们的课堂对自己及学生都充满吸引力,也让我们自己有教育的成就感。我们在教学的第一线,每天都有很多鲜活的案例发生,但是偶有感想,难有启迪。只有观察记录、阅读思考,才能让我们更具有学习力。无论是教育专著还是文学作品,他们唤醒的都是我们对于人的关注。这份职业很有难度,需要我们拿出一番做事业的热情,更需要我们以教育为职业,把读写作为生活的常态工作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