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一心想着习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战国时期,风起云涌,诸雄争霸,逐鹿中原。强国想争霸天下,弱国则想着自保。
于是,纵横家这个角色便应运而生。他们到各国游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在众多的说客中,苏秦可称得上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昨天我们讲过,苏秦自幼胸怀大志,期待建功立业,然其出身贫寒,家徒四壁,为了改变命运,他只身来到齐国,拜鬼谷子为师,并向其学习纵横之术。
鬼谷子可谓是纵横家的鼻祖,他旗下学员达千人之多,我们熟知的战国时代风云人物孙膑、庞涓、张仪、邹忌,商鞅等均出自他的门下,这些个奇才在毕业后遍布天下,把这个云橘波诡的战国时代搅得更是风起云涌。
苏秦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术,多年的努力使他学有所成,获得了独步天下的口才和辩论技巧。
几年后,苏秦自以为自己学业有成,便迫不及待地告别师友,游历天下,以谋取功名利禄。临行前,老师还送了苏秦一本他所著的《捭阖术》。
此时的苏秦意气风发,摩拳擦掌想要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负。他心想着,既然自己已经学会文武艺,就该货卖帝王家。
他听闻商鞅在秦国变法很成功,商鞅变法造就了秦国的富强,秦国国力日渐强盛。
于是苏秦决定前往秦国。此时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已去世,现任的国君是秦惠王。
初出茅庐的苏秦信心满满,他认为以他的学识才智和三寸不烂之舌,一定会说服秦王采纳他的连横学说。
那么,什么是连横呢?连横是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当时有两种策略盛行,一种是“合纵”,即六国联合起来对付强大到秦国,也就是弱国联合起来抗衡强国;另一种是“连横”,即东方的某国与秦国联盟,也就是某一弱国依附另一强国,协助其攻打其它弱国。
苏秦为了让秦惠王采纳他的建议,说得是慷慨激昂。然而,秦惠王却婉拒了他的提议,理由是羽翼未丰,时机未到。实则是秦国刚刚处死变法的商鞅不久,秦惠王很讨厌说客。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
苏秦是在夸秦国的地理位置好,西边有巴、蜀、汉中这三郡,这三郡易守难攻,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正如李白诗中所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苏秦夸完秦国西边地理位置好,接着又夸北边资源好,北边匈奴人居住的胡地,产一种动物叫胡貉,它的皮毛可做皮衣,是一种珍贵的物资。
另外,还有代郡,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蔚县一带,这地方产良马,我们知道,古时马可是重要的军用物资。
南面有两大屏障,一个是巫山,一个是黔中。
东面有肴山、函谷关,这也是军事要塞,易守难攻。
夸完秦国的地势,苏秦又夸了秦国的农业及军事。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
秦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百姓富足,安居乐业;军事上,战车万盛,善战的士兵也有百万之众。
所以苏秦说,大王您的国家可以称得起是天下之雄国。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
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苏秦对秦国的实力是大大地夸赞了一番,他的目的是竭力鼓动秦王派兵出关,吞并列国,以君临天下。而他可以帮助秦王出谋划策并实现这一目标。
那么,秦惠王在听完苏秦的侃侃之谈后,又作何反应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