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多月的居家办公已经结束,除了有了更多的陪娃时间,我跟家人之间的相处也多了起来。总体的家庭氛围算是融洽,但是渐渐的我感受到家人间暗暗的较劲。这种较劲集中体现在时不时的点评和少有的夸赞。几十年的相处让彼此早已习惯了这种沟通方式。但是,坦白来讲,我其实不太习惯这种方式——这种“明争暗斗”、“激烈交流”让我有些不舒服。细究下来,这与彼此生活的原生家庭有一定关系。
(一)冲突
现象:当一个人在做饭,另一个人总可以就食材处理方式等提出建议。彼此认为自己的方法更好,如是两者之间免不了你言我语交流(争执)几句。
感受:在我的原生家庭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家庭的基调。每当老妈发脾气时(表现在声调高三度),老爸在总是在旁边默默的听着。老妈自觉无趣,待情绪恢复平静,事情自然就告一段落。所以,我的信念里双方之间的大声吵架是件很严重的事情,也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好在最近几个月这种“激烈交流”见识的多了,倒也见怪不怪。
原因:这种场景常发生在做家务这种生活自理类事情上。人人会做,无所谓对错,只是个人习惯不同而已。看似为对方提建议,实则通过指责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方案:划清界限。明确谁做事谁有发言权的原则。
延伸:反思我和老公的关系。每当老公发现意见不合之时,他习惯性的大声喊叫,那架势让我心生害怕。但是,本能的不想发生任何冲突的我不会做出反应。老公大多数时候不会就此纠缠,最后不了了之。这是原生家庭留给我们的沟通方式。但是,事情归于平静不代表得到解决,它总会以其他方式卷土重来。试想:是否可以尝试在双方平静之后,心平气和理智的当面沟通,把“不定时炸弹”排掉,最终换回真正的平和宁静呢?
(二)夸赞
现象:无论饭做得是否好吃,我很少听到另一方的称赞。偶尔有之,也是在背后而已。
感受:在我的原生家庭中,老妈从来不会当面夸奖我,即便我考第一名。她总是对我说:你这次考第一名,下一次还能考第一名嘛?你的第一名是班级第一,在年级排名就不是第一了吧。总之,她总是以各种完美的理由,让我认识到我还可以做到最好。她成功的驯化了我,我认为之所以得不到赞赏是因为我做得不够好。于是乎我就像一只小毛驴一样,一直努力的伸头去够前面的胡萝卜。当我费劲的迈出一大步,本以为达成目标时,却发现还是差一点点。这种单一的目标、永远差一点的状态让我陷入一场没有尽头的追逐之中。慢慢的我开始感到疲惫,一种无力感也油然而生。若干年后的一次笑谈中,老妈无意中提到我出息了,她很满意。彼时,我第一次亲耳听到老妈对我的认可。我终于意识到老妈不是不满意我的成绩,而是用心良苦:她怕我骄傲自满,阻碍了前进的道路。不可否认,这种激励有点作用,但是副作用也已经显现,外在的评价成了我最大的渴望。
原因:越是匮乏,越是渴望。只有生活在爱与接纳中的人,才能有足够的爱分享出来。发自内心的称赞既是对别人的接纳,何尝不是对自我的接纳呢?
方案:爱自己,爱家人。做一个闪闪发光的人,发自内心的称赞身边的人,照亮彼此的成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