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路上,听了樊登老师讲《考试脑科学》,对于我产生了一些启发。
1、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会记不住?我们都听说过海马体,它负责我们大脑的记忆功能。根据人类进化的过程,海马体在筛选记忆内容的时侯,它会判断是否是跟我们的生死存亡有关系,涉及危险的事情,我们一定都会记住。我小时候的很多事,都不太记得了,但是小学的时侯被亲戚家的狗咬过这件事,一直记在我的心里,而且从那以后,看到狗我都会躲得很远,生怕被狗咬。
2、如何利用海马体的特征,帮助我们记忆知识?
答案是复习,通过反复出现,让海马体误以为这是和我们生死存亡相关的事,慢慢就把它存储在我们的记忆里。
反复多少次以及多久反复一次,效果最好哪?
《考试脑科学》的作者告诉我们,最好的复习频次是学习知识的第二天、一周、二周、一个月以后,这也基本符合洛宾浩斯记忆曲线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复习规律帮助孩子进行辅导或是自我学习。
3、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记忆效果?
作者提到好奇心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记忆的效果,好奇心会刺激大脑皮质,帮助我们记忆。
还有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记忆效果,情绪好,会提升记忆效果,情绪低落,会影响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孩子在背诵一些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想象画面,然后把自己的情绪融入其中,这样记忆就会更深刻牢固。
还有就是压力,压力会让我们记忆效果变差,而且压力越大,学习效果越差。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运动、看电视、吃零食都是不错的方法。周末带女儿在小区里玩,和一个小朋友妈妈聊天,她儿子因为上初中课业压力比较大,最近就出现了隔肌痉挛的情况,上课时候总是不停的打嗝,她非常困恼,原来因为作业多孩子不能下楼玩,现在她也转变了观念,不管多少作业,也让孩子中午的时候下楼和小朋友们一起踢球,跑跳。
今天听樊登老师讲到这些内容,还想到了关于女儿学习的辅导,以前总是和她讲,学习要有预习和复习,特别是复习很重要,但应该怎么复习,其实一直也没有给她清晰的指导,其实包括我自己,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听了《考试脑科学》,关于如何安排复习有了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