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笔墨记录的片片心迹,终将会随着春日飞逝而变得悄无声息。杜鹃啼血回头望,千年乌衣巷。兴衰流转,荣枯年年,面对此刻爱恨交织的春色满园,徒增的,或许只有发自内心的一声长叹。
市场经济当然会助推个体的温饱解决,从文化意义上说,还会有益于人性的多元开拓和解放。只是,总在卧薪尝胆中长大的人,当突然被琳琅满目的外物包围时,就会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起来。煮鹤焚琴,藐视尊严,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这样的荒诞与不敬可谓屡见不鲜。是的,如果人性的舒展,仅仅只会围绕感官打转追逐,这样的进步,不要也罢。
宁生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年之华年。看来,厚古薄今的基因形成由来已久。现代心理学表明,人对于自己经历的痛苦成分,在后来回忆时,往往会选择性的加以遗忘,能够记取的,只是其中少得可怜的幸福或快乐部分。由此反证的一个事实是,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确很唯美,但同时也意味着饥寒交迫下的困苦不堪。
照我思索,能理解人。单就诚恳度而言,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只是不知道正在度周末的你能否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