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豆瓣,百年守望:给豆瓣的参考建议

最近想通一些长期关注的问题[1],兴致起来,忍不住地给豆瓣义务加班,免费咨询。前一篇[2]得到的思路是一些大方向的指导原则,现在也想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参考建议。当然,这些建议只是来自我使用豆瓣十年的体验、观察、思考,没有具体的用户数据支持,也不了解技术和运营团队面对的难题挑战。但我不止很多次地看到友邻们有着相似的感受,如今积极贡献内容的老用户在日渐沉寂,高质量的内容在变少,社区氛围有越来越多的暴躁,……我相信这些建议值得考虑一下。

虽然豆瓣PM很可能是不会搭理我的。但就像友邻所说,真采纳了其他人都会感谢。所以哪怕只图想得尽兴,写得开心,也值得。

不同的文体和文章结构满足不同的表达需要。第一部分我先直接列出建议,看有多少是豆友们相似的痛点;第二部分是一些扩展的思考;最后是彩蛋。

上篇:给豆瓣的参考建议

1. 所有提醒都可以“不再提醒”。

提醒是促进交流活跃社区的必要机制,但现在问题是,相当多的用户都深受提醒困扰,只好借用禁止回复、删广播、拉黑、停用账号或注销来解决,相信这不是豆瓣愿意看到的。

“不再提醒”可以设置为1小时/1天/1个周/1个月/1年内不再提醒。一般的热点内容被赞和无意义回复打扰到不厌其烦通常是较短时间内的,很久之后的回复反而相对而言可能有价值。这个时间也许可以系统统一指定,也许可以由用户设定(但界面要极简),而且广播、日记、书影音评合适的静音时间也许不一样。

如果所有提醒都可以由用户可选地忽略,那么赞和转播这种设计,问题也就没那么严重了。(而且转播这个设计并非一无是处。)

同时,当提醒不再是困扰,也许豆瓣APP的系统通知就可以打开了,这甚至可以激活一些新的场景应用,如豆邮、群聊、节日和礼物提醒、等等。

2. 加强排版功能

豆瓣的日记排版一直饱受诟病。不管是为了统一显示风格还是技术实现有难度,这个问题亟待解决(理由详见下文“内容平台”一节)。只要实现类似简书或StackOverflow的书写功能(富文本+Markdown)就很好了[3]。如果能支持代码块更佳(编程和IT用户群是近年相当热门的主题,也是最活跃的内容社区)。

这种加强的编辑器可以统一应用于日记、评论、读书笔记。而广播、回复、讨论区不需要。

甚至极端一点,豆瓣可以不做富文本编辑器,只增加对Markdown的支持。前端输入框都不需要改变,只在后端增加Markdown解析即可。这样豆瓣APP的写日记功能也不需要改变。也许未来豆瓣会成为推动文科工作者使用Markdown的关键力量。

另外日记导出、书影音收藏导出也是一项可选的内容管理功能。不要担心备份和导出会造成用户离开。这些方便管理的功能,恰恰可以让更多用户更舒心以及放心地在豆瓣上贡献内容。

3. 现金赞赏功能。

这是为花精力创造长文字的友邻提供获得鼓励的条件。

不是所有文章都会获得很多赞赏,但至少提供这样的条件。用户对创造了好文章的友邻表示感谢请对方吃个冰激凌或喝杯咖啡,是加强情感联系。

如果调查一下有多少曾经在豆瓣上很活跃的写作者,因为潜在的赞赏(同时还有更大的受众群、更不容易被喷被骂被骚扰)而转到公众号,数据可能是惊人的。

4. 豆瓣APP中增加推荐链接功能

是否可以提供一个微信服务号,能把公众号文章一键分享到豆瓣?由于公众号现在已经集中了很多优质媒体和自媒体、独立写作者(不少是从博客和豆瓣分流过去的),如果在公众号看到好文章,想在豆瓣推荐,需要:复制链接,打开豆瓣网页版,放大,推荐网页,获取网页,推荐完成。

更新:原本是公众号文章一键分享的想法。后来想想,发现想偏了:只要在豆瓣APP中增加推荐链接功能,就可以简化操作。

分享公众号文章只是我个人的需求,也许并不普遍。但如果很多用户这样做,这种做法对豆瓣是什么效果?

  • 在广播中出现公众号文章链接,是在给公众号引流。
  • 但另一个角度,公众号文章链接和其它新闻链接一样,可以把豆瓣广播变成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终端。友邻筛选的信息也许比一般的新闻汇集类APP有价值多了。

5. 广播筛选

考虑到技术难度,简化到只有两点:

  • 可以设置不看某人的广播。(类似微信朋友圈)
  • 可以设置不看某类广播。如:不看“想读”、“想看”类的广播。

更新:有几个友邻提到搜索广播。这也是个有用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参照饭否的搜索功能)和豆瓣广播的信息价值(例如推特的文本已经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录)。

下篇:主题讨论

6. KISS(Keep It Simple, Smart guys)原则:尽可能简化。

现在网络上人们接触到的信息不是不够,而是太多。同时各种硬件软件系统也越来越复杂。技术需要做的事情是处理筛选信息,合理组织功能,尽可能简化用户需要人脑处理的事情。

从iOS和微信等很多系统的设计可以看出,产品设计师和大数据、AI帮用户做了很多决定,避免用户每次需要考虑太多,或者被太多不相干的东西打扰。

豆瓣的功能众多以及用户分布在不同功能,这是豆瓣的特色,也是豆瓣APP的难题。但豆瓣APP还是可以组织得更好。

  • 是否有可能让用户决定主界面底部菜单中间3个栏位是放置【书影音】【广播】【豆邮】还是【小组】【小事】【东西】?初始提供默认设置,用户可以在设置中调整。比如现在重点使用【广播】或【小组】的用户打开APP需要点两次,途径好几处消耗流量的地方。
  • 【我的】界面过于杂乱。用户只想查一下最近标的书或电影,也要加载一堆东西。不如参考iOS的【设置】和微信的【我】(而且统一风格也是一种简化)。
  • 尽量统一网页版和APP的功能。比如有的类型的提醒和关注语只在网页版显示。

简而言之,尽管豆瓣功能众多,众口难调,但总是把用户不想要的信息展示在眼前,既浪费流量,也浪费注意力资源。很多老用户都是因此拒绝豆瓣APP。与其编辑和运营人员绞尽脑汁找出TA们认为有趣的东西统一地推荐给用户,不如让用户更专注于TA们所关心的人和事。这就是下一个主题——

7. 用户筛选、社群隔离、平行世界、长尾

前一篇花了大量心思梳理出“用户筛选”的问题,即强化豆瓣特色的兴趣联结的熟人社交,让社群相对隔离,形成很多平行世界。甚至想到诸如转播改转发、允许用户设置自己账号为公开或私密(类似饭否)、能够设置广播和日记为公开可见但只有自己关注的人可以回复讨论、能够设置广播的可见范围和禁止回复等等,但这会导致网站信息结构发生大变化[4]、隐私层级过多、规则和操作变复杂(如私密内容的推荐转播问题),违背KISS原则。还是尽可能做最小改动解决最大问题比较好。

事实上,豆瓣可能是长尾精神贯彻最为彻底的开放UGC网络社区。很多老用户都盛赞这一点。而豆瓣似乎在放任这些能够体会阿北理念的老用户日渐流失,却把大量工作放在“求推荐”“小事”“群聊”这种基本与老用户隔离的地方。

好在豆瓣的平行世界做得足够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用户被过多不想要的提醒信息打扰或者被喷被骂被骚扰(网络霸凌)。如果所有类型的提醒都可以被静音,再结合现有的禁止回复、仅朋友可见,已经可以解决主要问题了。

顺便说一句:长尾上分布的不仅是信息、兴趣、东西,更重要的是人和人组成的松散又交叠的社群,是人筛选了信息、联结起兴趣、乃至创造出东西。

8. 内容平台

作者想要的体验:

  • 灵活的排版:满足更好地表达。
  • 方便管理:整理和导出。
  • 不被骚扰。
  • 可以有收益。

读者想要的体验:

  • 整合:尽量整合在统一的终端,不需要安装以及切换到新的APP。
  • 简单:简洁美观,能看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不必看到自己不需要的信息。
  • 高质量:用读者来说,是经过(自己、友邻、编辑、搜索引擎、AI)筛选的自己想看的内容。新用户也许编辑筛选更重要,但别忘了老用户更需要友邻和自己的筛选。
  • 分享:喜欢的和重要的内容,会想和熟人分享或讨论。
  • 归档:可以收藏,或归档到笔记软件,也可以用搜索引擎搜索。

就目前的观察来看,同时满足作者体验和读者体验的内容平台还不存在。但微信已经很接近了(受众广、吸引了大量作者);简书的社区容量和内容质量还差一些。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亲眼目睹不少原本在豆瓣上更新频繁、质量稳定的独立写作者陆续转到了微信公众号,而如今仍看到不少友邻在考虑寻找更好的内容平台。要知道,互联网内容平台具有赢者通吃的效应(当然通吃不是100%,只是No.1和No.2会差距很大),因为作者的扎堆和对新作者的带动、统一终端和使用习惯对读者的凝聚力、社区氛围,都会相互强化,指数放大。豆瓣曾经聚集了那么多勤奋的内容发布者、坚持不走的忠实用户、高质量的内容,如果放任这些日渐流失,错过外部机会,也许未来的互联网史上读到这一段会让很多人扼腕叹息。

以及,作者和读者的角色可以是对等式的(如豆瓣日记、博客),也可以是发布者/订阅者式的(如微信公众号、豆瓣阅读)。

不要担心豆瓣日记对豆瓣阅读造成竞争。事实上,日记内容的丰富会促进更多潜在豆瓣阅读作者的产生,日记的免费阅读可以赞赏与专栏的付费订阅稳定更新可以形成良性互补;反过来,豆瓣社区如果衰落了,豆瓣阅读取得突破也会很难。

9. 开放、多样、自主、平等、隐秘:豆瓣的独特气质

同样经常被人提及的一点,豆瓣是少数的找不到国外相似网站的中国互联网产品。开放、多样、自主、平等、隐秘,这是豆瓣的独特气质。这些气质固然是来自阿北最初设计豆瓣的理念(“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东西”)和持续的贯彻,也与十一年中用户的贡献和积累分不开。

  • 开放:除了广播和设置了权限的日记相册小组,几乎全站可被搜索引擎检索,而且不需登录即可查看全文。尽管网络信息的时效性很强,但时不时会有搜索一样东西,找到N多年前豆瓣上的日记或评论,经过了时间的洗练,内容静美而动人。极端情况下,豆瓣简洁的文章URL、高质量的书评或影评,甚至可能出现在高校学生或青年学者的论文引用中。
  • 多样:虽然仍然以书影音为核心,但包含的功能模块多而杂。(产品经理的噩梦)
  • 自主:用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自己决定怎么玩(广播、小组、写东西、标记收藏),甚至怎么不玩——豆瓣可能是少有的提供了注销(账号自杀)这种机制的社交网站。
  • 平等:豆瓣的用户没有等级差别,虽然有关注数过万的红人,但跟动辄几百万关注的微博大V相比差远了。豆瓣上重要的话题和信息可以像微博一样快速传播,但更多时候人们是在平行世界中安静地进行各自的事。另外,如果新ID有一定的创造力和勤奋,持续地发布一些有趣的内容,TA很快就会找到同类,在某个平行世界中玩得很开心。
  • 隐秘:豆瓣用户有相当一部分不愿被线下熟人发现。在匿名的、纯兴趣社交联结之下,豆瓣既不同于针对特定主题的垂直社区,也不同于线下熟人社交。因为有收藏的书影音、写下的文字、拍下的照片、日常的吐槽,你对友邻可以像对精神知己的了解那么多;如果从不见面,你对对方也可能像对陌生人的了解那么少。这些相互了解何其多何其少的ID以难以界定的“兴趣”联结着,分布在N多个平行世界里。豆瓣是一个迷宫般精致而丰富的花园。这对新用户是一个挑战,很可能不知道看什么、怎么玩;但就如上一条所说,只要表达自己,贡献内容,标记自己喜欢的书影音,开始关注和被关注,那么很快就会在这个花园里找到一个舒适的精神角落(舒适的,太舒适的,造成沉迷和拖延,怎么办!?)。

像微信这种借助场景应用、真实社交、统一登录已经取得规模优势的平台,投入大力气用即时通讯、群聊、专栏订阅去正面竞争,效果未必会好。而豆瓣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独特气质开拓一片蓝海。

10. 关于KPI

不了解豆瓣产品设计的具体KPI设定是什么,简单谈点想法。

新用户当然重要,小事、一刻、首页似乎都是在服务新用户,帮那些刚刚注册、没关注什么友邻的ID发现好玩的东西。注册用户数、活跃用户数、访问量、转播数/回复数/点赞数,这些也许确实很重要,但如果只关注这些,可能就会忽略老用户的诉求,把老用户的流失当作难以避免但似乎影响不大的问题。

也许可以参考类似Google PageRank的思路,用加权的算法评估豆瓣的活跃度、内容质量和数量。

同时,引导新用户找到自己的玩法并向社区贡献内容,也许是比单纯推荐信息给用户、试图吸引更多人来看更重要的事情。很多互联网产品都会用新手指南、任务列表来引导新用户快速找到玩法,比如标记一本喜欢的书/电影、发布一条短评、关注3个人等等。

好比网页广告固然关心展示率、点击率,但最终的转化率更重要。豆瓣设计追求的目标当然是当下和长远的价值(包括商业的和文化的方面)。一篇点击量过百万的红文,跟一千篇点击量过千的日记,哪个更符合豆瓣追求的目标?哪个可能带来更高的赞赏收益?当然两种都有的话就更好了(因为社群隔离既可以避免普通用户被水军马甲喷,也可以避免鸡汤写手被知识分子型用户讥讽,平行世界,各取所需,而繁荣的是豆瓣)。

结语:百年守望

愿豆瓣基业长青。

愿友邻们到了周有光先生的年龄依然可以愉快地面基。

基业长青

似乎有点写飞了。索性把前几天的一条广播搬过来:

我想,像豆瓣这样有那么多高学历群体投入了那么多人天、汇集了大量的知识资源和高质量数据的网站,如果没创造出巨大的商业和思想价值,那一定是组织方式存在问题。
中国互联网史上固然会有张小龙和阿北的名字;但阿北是有可能跻身于21世纪中国文化史的。
豆瓣,网络的布鲁姆斯伯里。

补注

[1] 半年前就在考虑这方面问题:自媒体或个人信息平台——从微信公众号谈起
[2] 前一篇是最近的思考:免费-付费、开放-封闭——互联网的新平衡
[3] 这两篇日记大体上使用了Markdown格式书写,调整一下链接和图片就可以发布在简书。效果看这里:前一篇 这一篇
[4] 功能设计及其隐含的信息结构对用户习惯、社区生态的影响长期而且巨大。推特刚刚兴盛时,国内有了饭否、微博,而豆瓣、人人(还有人在用吗?)、开心网(还有人记得吗?)也相继推出了时间线(Timeline, TL)和AT功能。霍炬(就是前一篇引用文章的作者)在2011年写过一篇《microblogging和微博信息架构产品差距和影响》,谈推特的信息结构优势(其中对推特ReTweet和微博转发+评论的比较对豆瓣转播也有参考价值),最近则撰文分析了推特面临的困境。并不是霍炬前后矛盾,也不仅仅是用户的新鲜感以及网络社区必然要由兴盛到低迷,更可能的因素是世界形势在变化、用户群体也在变化。信息结构对用户习惯和社区生态的影响在长时间尺度中会随着世界的变化产生什么效果,也许超出每个人的预测(包括设计者和用户)。但重要的是,随着形势变化及时做出符合自身优势积累和用户需求的调整。Web2.0刚来的时候大家盛赞对等式内容发布的先进,谁料想线下熟人社区、发布者/订阅者模式的内容平台近年又越来越强盛,若干年后会不会风水轮流转,谁知道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8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3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5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14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5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7评论 4 33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73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7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