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不会拒绝从头到尾地把生活再过一遍,只是希望能够获得唯有作家才有的特权——在“再版”的生活中修正“初版”的错误。生活的悲凉之处在于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聪明得太慢。等到你不再修正的时候,你也就不在了。
这段话是查理芒格非常喜欢的一段话,出自西塞罗的《论老年》。西塞罗认为老人具有智慧是因为他的生命已经接近尽头了——当一切都开始收尾的时候,才能够看清楚前面所有事情的对错成败。因为年轻的时候,你还不知道事情的是非,不知道事情的对错。
过了前半生,回忆过往,有认可的坚持,更多的是悔恨混混沌沌地浪费青春。更可怕、更失望的是,我已意识到自己在消磨时间,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挥霍。
我也想过一个“再版”的生活,然而,事实不可能。与其悔恨过往,不如过好当下,规划未来。所以开始努力。
这个月,我看上去很努力!
5:30早起
6:00—7:00练习写作
7:00—7:30冥想(文章没有写完,就放弃)
7:30—12:00上班
12:00——13:30午休
13:30——17:00上班
19:00——23:00阅读、练习写作、修改(这个是真的吗?)
我真的努力了吗?
其实,不然!
上班时间,有些时间段非常空闲,除了和同事闲聊,就一个劲地聊微信、刷朋友圈;特别19:00——23:00这个时间段,话说是阅读、写作,其实经常控制不住自己地在聊微信、刷朋友圈。时间安排在哪里,可我一次次地被实际践行结果打脸。
很难做到吗?说起来挺容易的,真行动起来也不难。我也践行过一些时间管理方法,亲测有效,但是,经常丢在在一边,间歇性地执行而已!
低头聊微信时,完全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等意识到的时候,时间早就溜走了。
怎么样走出现状呢?
01观察、认识自我,落地行动
曾经一直想写文章,一直停留在“想”的阶段,不知道完成和结束的状态。总觉得我有一个好点子,该怎么表达,想来想去,这样好,那样也行,觉得这样很对,那样有问题,脑子在高空盘转。一夜想得大彻大悟,清晨完全绝对不对劲。想得再多,还是需要行动。
就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看着别人操作,可能只需要3个注意点,而自己去实践可能就变成30个注意事项了。管理大师德鲁克一直觉得自己工作非常高效,一天让他的秘书记录他一天时间应用情况,才发现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无论什么事情,想到了,就去做,做了才会发现问题,才会有所提升。
02记录,经常反思,形成习惯
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去,我们回望过往,发现好像没有做什么,都回忆不起前一个月自己做了什么。我们常常循环在“年初雄心勃勃地做新年计划,年底彻底失望地摇头”。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记下自己当下做什么事情,是怎么思考的,最终失败还是成功,对结果得出什么样的总结,形成一个闭环的反思。下一次再做类似的事情,就先看看之前的经验。
避免犯同样的错,或者借鉴曾经成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反思的速度和次数,确保再次发生类似情况,能迅速调取信息的能力。
03阅读,多走出去,增长见识
吴军在《见识》里说“很多时间,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你的气质里藏着“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
我们的经历毕竟是有限的,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作者的经历和视觉,在不同角度和价值取向上,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走出去,把自己放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可以避免固步自封,用开放的心态接受新鲜事物,能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世界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