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每天都在学习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从未间断。有着“日本经营之圣”之称的稻盛先生,其经营哲学思想,让我找到了通往企业经营正确之路的一扇大门。
从作为根基的稻盛哲学,到作为两根支柱的《经营与会记》与《阿米巴经营》,稻盛先生的经营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虽然不像一般商学院及商业培训机构那样的能迅速提高企业业绩,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触及根本,从人心出发,从做人的正确原理原则出发,唤醒每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良知,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决策的唯一标准。
从提高经营者心性出发,来拓展企业的经营。因为稻盛先生也好,中国传统文化也好,以及无数的历史事实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在高尚的思想里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阐述一下,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源头。关于稻盛哲学及其相关书籍思想产生的思想根源,竟然来自中国传统哲学。
通过学习稻盛哲学,我们需要将西方多年以来管理学中的“欲望人”还原为稻盛哲学中的“良心人”。这种哲学的核心十分简单,用四个字表达就是:自利利他。也就是在考虑自利基础的同时兼顾他人和地球的利益。自利,是人性的一部分,没有自利,人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没有利他,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并最终导致失败,因此,自立则生,利他则久。
稻盛哲学的根源是阳明学。能够借助阳明思想理解天道的,只是在于良知。阳明哲学核心思想有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
良知,天理,心之本体本来就是如如不动,无善无恶,非善非恶。
有善有恶意之动:
天理和良知,虽是无善无恶,但是触景生情之后的喜怒哀乐却有善恶之分。
知善知恶是良知:
良心在内,自不会失,如云自蔽日,日何尝失了。良知自在人心,满街都是圣人,既然每个人都有圣人的良知,那么每一个人也就具有了判断是非的道德权利,你的任何一个念头,只要一出现良知便会知道,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它看得清清楚楚,瞒不过它,所以我们需按照良知的启示,去恶为善。
为善去恶是格物:
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作为凡人,杂念纷飞,有良知和天理,随时站岗放哨,致良知就是去恶为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灭人欲不是将人变为草木,而是控制人的私心杂念,使得事事合乎天理。私欲萌动时,分明自心之得,只是不能使他即去。其实,私心杂念一出现,我们的良知就侦查到了。你萌时,这一知,便是我们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正所谓: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天理即良知,致良知就是天人合一。天理即良知,依良知而行,即是循天理而动,循天理而动,必得天助。天理,是天地间最根本的规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换个说法,致良知就是事上磨练,既然良知永不泯灭,而且可以随身携带,遇见任何事情,只要对照自己的良知,就可以知道对错是非而无需扣问神仙或者是查看经典。
回到稻盛哲学,稻盛先生经常强调,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这句话就是良知的另一种说法,将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法贯彻到底,其实就是致良知,就是敬天爱人。
以上,是我对稻盛哲学与最近读王阳明《传习录》一点粗浅的认知。先贤的智慧一直都在那里,只是我们不曾认识到他们的伟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