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行为的产生都有支持它的想法和目的,拿喝水这件事来说,目的是为了解渴,可有的人只喝纯净水,因为他们认为只有纯净水是健康的,还有的人却只喝矿物质水,因为他们觉得其中的微量元素才是人体所必需的。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不同行为发生的根源,才能做出有效干预。
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美国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他总结出了导致孩子不良行为的四种错误观念和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
大部分孩子都会通过一些让大人感到烦恼的方式取得关注,因为他们潜意识认为“只有你关注我了,我才有价值”。比如,妈妈在厨房做饭时,孩子也总是在厨房进进出出,一会儿玩玩水龙头,一会儿弄弄调料盒,让妈妈不得不关注到他……
2、寻求权利
如果孩子从小在大人的过度宠爱中长大,很容易形成“只有我说了才算,别人都应该听我的”错误观念,一旦察觉到事情不受自己控制,他们就会马上用行为捍卫自己“说了算”的权利。如孩子以“我不喜欢吃这些菜”为由,让大人按照他的喜好重新烧菜,以此显示他有“吃什么由我决定”的权利。
3、报复
一般来说,报复和惩罚是循环出现的,孩子出于“你不让我满意,我也不让你好过”的错误心态,用报复的行为弥补他在之前未能获得价值感的经历中遭受的伤害。
4、自暴自弃
孩子在某方面遭受多次重挫后,自信心被彻底摧毁,认为“我是真的不行”、“不管怎么努力都没用”,于是,生活作息开始不规律,对任何事都失去兴趣,深深地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中……
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目的,孩子们大多是无意识的,因此,帮助孩子找到并解决他们行为背后的诉求,是大人们必须担负的责任。
怎样识别孩子们的行为诉求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