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教育孩子,我非常喜欢用命令式的语气,或者变相命令的语气,总之,学习了很多的工具都不管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总是不高,每天感觉都是在应付。没有时间陪孩子的时候,就想,或许这会给孩子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但是看到孩子每天把作业抛在脑后还是忍不住会批评孩子。结果就是感觉孩子学习都是为了我而完成的,我觉得责任归属出了问题,今天听了《高绩效教练》,感觉很受启发。或许可以尝试和孩子谈一谈。
里面谈到一个GROW模型,它是在辅导中的一个沟通工具。
G:goal--目标:期望的成果是什么
R:reality--现实:挖掘真相 澄清 理解
O: option---选择:探寻备选方案 征寻建议
W:will---意愿 阐明行动计划 设立衡量标准
规定分工角色 建立自我责任
Goal:目標設定的常用問題
你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话,那是什么?
具体的目标是什么?
什么时候实现?
实现目标的标志是什么?
如果需要量化的话,拿什么量化你的目标?
Reality:關於現狀的常用問題
目前的状况怎样?
你如何知道这是准确的信息?
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如何?
你都做了些什么去实现目标?
都有谁和此相关?他们分别是什么态度?
是什么原因阻止你不能实现目标?
和你有关的原因有哪些?
在目标不能实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为?
是什么令你。。。。
其他相关的因素有哪些?
你都试着采取过哪些行动?
Option:為改變目前的情況,你能做什麼?
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哪些?
你曾经见过或听说过别人有哪些做法?
如果...会发生什么?
哪一种选择你认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这些选择的优缺点是什么?
请陈述你觉得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打分。
如果调整哪个指标,可以提高行动的可能性
Will:你要做什麼?
下一步是什么?
何时是你采取下一步的最好时机?
可能遇到的障碍是什么?
你需要什么支持?
谁可能对此有帮助?
你何时需要支持,以及如何获得支持?
什么是教练机会?
当有人找你询问该怎么办的时候?
当对方听不进任何建议的时候?
当你认为对方缺乏自我责任的时候
只要你把随口给对方建议变成随口就提问,你就是个合格的教练了。
注意:一开始你可能会不适应,总是容易介入到对方的问题当中。但当你开始思考对方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时,教练就开始走向失败了。因为你的介入,会让对方停止对自我现状的思考,也更不会去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做。所以教练的良好状态是问的人很轻松,只管按照框架提问。被问的人很严肃,绞尽脑汁在考虑问题。
特别要注意不要轻易评判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