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为某事纠结时,经常会被给予各种建议,但时常这样的建议反而引起我们很多不适。比如说樊登一好哥儿们的妻子为生不生孩子纠结,做丈夫的建议生吧,妻子觉得不开心,认为丈夫希望自己成为家庭主妇。做丈夫的建议不着急生吧,妻子还是觉得不开心,认为自己很快年龄大了,未来说不定难产的就是自己。然后妻子在家焦虑得不行,作丈夫的没折,找樊登,让樊登给他妻子讲讲佛法。樊登一听事情经过,问了他妻子一些问题,她的结就开了,让一旁的樊登哥儿们目瞪口呆。
为什么在这件事上樊登好哥儿们不行,而樊登就行呢?
根本的区别是,樊登的哥儿们对妻子用的是指导法,直接给出了一些建议。樊登给他妻子用了GROW教练模型,用问题引发她自己的思考,然后让她自己得出结论。可见,指导是直接介入到对方的问题中,搞不好的话,会容易让对方感觉到居高临下,甚至是指责,从而会引起防卫,防卫会降低自我觉察力,影响到问题的解决。
樊登的教练GROW模型是啥?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呢?GROW模型中,G是goal目标,R是reality现状,O是option选择,W是will意愿。该模型相信人的潜能,而不是人过去的表现。教练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觉察感、目标和自信,而非替对方解决问题、羞辱他、给他压力。教练互动的深层目标是帮助对方建立起自信,而能否帮对方获得足够自信,决定了辅导的成功与否。因着这样的目标,教练辅导的关键原则是:帮助对方提高自我认知,并建立自我责任。
具体地,GROW模型又包括哪些问题呢?
1、Goal:目标设定的常用问题:
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话,那是什么?具体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时候实现?实现目标的标志是什么?如果需要量化的话,拿什么量化你的目标?
2、Reality:关于现状的常用问题:
目前的状况怎样?你如何知道这是准确的信息?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如何?你都做了些什么去实现目标?都有谁和此相关?他们分别是什么态度?是什么原因阻止你不能实现目标?和你有关的原因有哪些?在目标不能实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其他相关的因素有哪些?你都试着采取过哪些行动?
3、Options:你有哪些选择?
为改变目前的情况,你能做什么?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哪些?你曾经见过或听说过别人有哪些做法?如果……会发生什么?哪一种选择你认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这些选择的优缺点是什么?请陈述你觉得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打分。如果调整哪个指标,可以提高行动的可能性?
4、Will:你要做什么?
下一步是什么?何时是你采取下一步的最好时机?可能遇到的障碍是什么?你需要什么支持?谁可能对此有帮助?你何时需要支持,以及如何获得支持?
我们可以从这些问题中看到,辅导者并不介入到被辅导者的问题中去,只是引发对方的思考,帮助对方明确自己的目标和现状,有哪些选择,可能的障碍是什么,能做些啥,需要哪些支持。整个辅导下来,被辅导者思路就会变得很清晰。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如果辅导者没有经过刻意练习,会容易介入到对方的问题之中,因为我们太习惯于指导别人了。因为我们的介入,会让对方停止对自我现状的思考,也更不会去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做。所以,教练良好的状态使问的人很轻松,只管按照框架提问。被问的人很严肃,绞尽脑汁在考虑问题。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GROW模型呢?当有人找你询问该怎么办的时候;当对方听不进任何建议的时候;当你认为对方缺乏自我责任的时候。当然了,当我们自己处于这样的境况时,我们也可以用在自己身上。
这么好的模型,下回我也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