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40/365天
今日阅读《大国护眼之策》
——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实用指南
作者:赵阳
第三章 探究综合防控体系。
眼睛是一个感光的器官。其实,光不仅仅是被眼睛感受这么简单,它还是眼睛发育的指挥棒。眼睛与光的关系就像鱼和水,植物和阳光一样密不可分。光在两个方面指挥着眼睛的健康成长,一是光的质量,二是光的位置,优秀的光线能够保证眼睛的生理健康,可以有效避免眼睛朝着近视的方向发展。
18.重视光营养。
进入眼内光线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眼睛的近视走向,提高入眼光线的质量,给眼睛充足的光营养是近视防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所谓光线的质量有两方面的因素,光线强度和光谱连续性。
阳光是最有“营养”的光线,充分的户外活动可以抑制近视发展。
对室内灯光进行全光谱、高照度,低色温等改造,使其更接近于阳光,可以获得10分的近视防控加分。
红光治疗就是把深红光提炼出来,用激光的方式,短时间照射给孩子,补充“光营养”。这是预防近视的重要方法。红光治疗设备的选择很有讲究,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近年来红光治疗技术在快速发进步,安全性有质的提升。
19.改善光的位置。
除了光的营养,光线聚焦的位置对眼睛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直接影响近视的发展。如果光线正好汇聚在眼底感光层——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清晰的辨认物体。要是聚焦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眼睛要去“追”这个点,眼轴就会变长;反之,聚焦成像在前面,眼睛也要去“追”这个点,眼轴相应地就会变短了。
我们要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和凝视望远,自然用眼活动中只有望远时才可以产生成像超前,尤其是对已经近视的孩子来说,望远就是在给近视防控加分。
改善光的位置的光学近视防控手段有:
一、减少成像滞后。
1)保持合理的用眼距离。
2)改善调节力。
调节力指的是晶状体屈光力改变的能力。调节力差的孩子,看近处时成像滞后更严重,扣分更更多,近视发展的就更快。调节力的训练有手动翻转拍和VR训练仪。
3)低度数凸透镜。
低度数凸透镜又名读写镜,是专门用于近距离阅读的眼镜。
低度数凸透镜作为一种近视防控手段,它的验配并不简单,需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个性化因素。
二、创造成像超前。
1)雾视训练。
雾视是一个验光术语,特指使用相对正镜,又叫雾视镜,人为地把成像点前移到视网膜前的一种模糊状态。给予一段时间的雾视可以放松晶状体,避免过矫,还可以增厚脉络膜,产生保护作用。
当我们把雾视镜的度数提高超过阅读距离所需要的度数时,就可以在近距离阅读时创造成像超前了,这就叫做近雾视疗法。
2)周边近视离焦
周边近视离焦有隐形眼镜或者框架镜两种选择。隐形眼镜又分为晚上戴的角膜塑形镜(又称OK镜)或者白天戴的离焦RGP和离焦软镜。
3)远像装置。
远像装置通过自由曲面技术形成拉远、放大的虚像,对眼睛来说很好,从瞳孔的大小、晶状体的调节和眼位等参数看,跟真正的望远体验是一致的,是减少近距离用眼刺激的好方法。
使用同轴自由曲面技术的远相装置更受孩子欢迎,这类装置有远距离读写器和电子远像屏。
20.4L法综合防治。
1)灯光改造Light
2)红光治疗Laser
3)成像超前Lead
4)远像雾视Long
上面4种防控手段互不冲突,互有加成,占用孩子的时间少,可以融入孩子日常活动,容易长期坚持,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价格相对合理,能给孩子的近视防控提供强力的盾牌。这几类防控,通过强效控轴的加分手段,可以实现近视的全防御——度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21.其他防控手段。
1)阿托品。
阿托品浓度越高,控制效果越好,但副作用越大。0.01%~0.05%的低浓度阿托品是临床相对常用的,副作用轻微,必要时可以配合4L疗法使用。
2)局部理疗。
按摩、针灸,热敷等局部理疗手段对短期内提高裸眼视力是有用的,可以作为近视防控的有益补充,但对近视防控和控制眼轴来说作用不大。
第4章 掌握近视防控的深层原理
22.理一理的近视发展的“前因后果”
眼睛里面有三层:最里面是视网膜,也就是感光层。中间一层是血管膜,负责给眼内组织供血,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这就是脉络膜。脉络膜的厚薄,反应的是血流的大小。当脉络膜血流丰富时,给供给睫状肌、视网膜、巩膜的营养就比较多。而当脉络膜变薄时,上述组织获得的营养就比较少,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最外面一层外壳是巩膜,巩膜致密结实,负责保护眼内组织。眼睛里有一定的压力,使得眼球可以呈现为饱满的球形。
研究发现,近视的发展与脉络膜血流减少、巩膜变薄以及高眼压有关,强光、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巩膜抗缺氧药物可以抑制近视的发展。
23.近视防控的主战场脉络膜。
光线会影响到脉络膜。缺乏光营养和成像滞后会使脉络膜变薄,血流减少,促进近视的发展,而充足的光能和成像超前,可以使脉络膜增厚,血流增加,抑制近视的发展。所以,脉络膜是近视防控的主战场,脉络膜的厚薄决定了孩子未来眼轴的增速和近视的发展速度。大部分的防控手段都是围绕脉络膜进行的,4L综合防控中的每一种手段都对脉络膜有直接或间接贡献的。
24.近视防治的第二战场晶状体。
进行近视防控的第二战场,就是晶状体——睫状肌联合体。晶状体是一个有弹性、可变焦的凸透镜,它是一个没有主动力量的器官,通过数百根蜘蛛丝一样的绳子——悬韧带,连接在周围一圈的睫状体上。晶状体和睫状肌关系非常密切,晶状体由睫状肌里面的睫状肌进行控制。
当我们努力凝视看清远处的物体时,实际是眼睛里的睫状肌放松的过程,而我们移近了看,感觉很轻松很清楚,却是眼睛里的睫状肌努力收缩的过程。
促进晶状体拉伸和变薄是近视防控努力的方向,不仅可以控制近视增速,还能够提升裸眼视力。
25.真性近视真的无法治疗吗?
目前很多临床案例表明,眼轴可以缩短,晶状体可以进一步变薄。通过合理的方法控制住眼轴的增长,增加晶状体的代偿征,真性近视度数的回退已经成为可能。
26.近视的应该配什么样的眼镜?
戴普通眼镜会越戴越深,这是一个事实,因为近视的确不会因为戴普通单光镜而停止发展。
配合适的功能性眼镜可以给近视防控加分,如果综合防控得当,眼轴控制不增长,随着晶状体的代偿被逐渐发掘,孩子的真性近视可能会有恢复的那一天,到那时,眼镜就可以摘掉。
27.离焦量的计算
制造成像超前——近视离焦,是近视防控的重要手段,但程度需要控制好,不能太少也不能过度,这关系到孩子的体验和防控效能。
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离焦量越大,产生的影响越大,靠近中心或者20°以内的视野,产生的影响比周边大。但同时,离焦量越大,越靠近中心,对视觉体验的影响就越大,越看不清楚。
正视眼看远时,成像点刚好落在视网膜上。当视标往近处移到33厘米时,成像点向后移动,此时滞后的离焦量=距离的倒数,注意距离的单位是米,所以滞后离焦量为1/0.33=3D。此时如果晶状体产生3D的正向调节,就可以把滞后的像拉到视网膜上,或者带一副+3D的凸透镜,也可以把成像点前移到视网膜上,这时,晶状体就可以不发力了。成像在视网膜上,离焦率为零。
28.雾视疗法。
雾视治疗就是人为的创造成像超前,保持一定的中心、周边视野近距离离焦,乘上坚持的时间,就是对近视防控加分的量。除了远望,孩子自然用眼中是很难获得雾视效果的,通常需要借助一定的装置,有时还需要给孩子佩戴眼镜来形成合理的近视离焦量,这种眼镜称为雾视镜。
最简单的雾视治疗就是带上合理度数的雾视镜,盯着3米以外的远处物体,如电视、字卡、电线杆、树叶、塔尖、楼顶等进行凝视,努力辨认细节叫做远雾视治疗。远雾视治疗,通常建议使用合理的装置进行配合。电子远像屏可以在拉远的同时,保持视角不变,确保视物清晰,它可以帮助孩子轻松地完成长时间的远雾视治疗。
当我们把雾视镜的度数提高,超过阅读距离所需要的度数,就可以在近距离阅读时创造成像超前了,这就叫做近雾视疗法。近雾视疗法最大的一个缺点是,需要固定距离才能获得稳定的近视离焦量,距离稍稍离近一点,雾视效果就消失了。
所以雾视治疗首选远雾视治疗。
29.调节力与视功能。
调节力不好的孩子,近距离用眼时的成像滞后很严重,会刺激近视,加速发展,通过训练增强调节力,对眼睛有保护作用。
所谓调节力,就是眼睛既能看清远处、又能看出近处的能力。调节力有正向的,还有负向的。正向调节力通常就简称为调节力,指的是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的能力;反过来,负向调节力就是让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平的能力。
研究发现,近视的人群,正向调节力普遍比较差,反之,调节力比较差的人群,近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
30.调节力训练。
用眼距离越近,对调节力的要求越高。正向调节力就是睫状肌的肌力,我们可以通过特殊的训练来加强。
最简单的调节力训练方法,就是拿一个视标放在近处,一个视标放在远处,然后交替注释即可,但这种方法比较难量化。
可以定量进行调节力训练的辅助装置有很多,如手动翻转拍、自动翻转拍、直线机、调节力训练仪,还有VR训练仪。调节力训练建议从手动翻转拍开始,逐渐过渡到轻便易用的自动翻转派或翻转镜。
31.读写镜。
当孩子调节力不好时,为了避免看近处时产生较多的成像滞后,我们可以给眼睛加一个“正镜”来减轻晶状体的劳动量,这种眼镜叫做读写镜。读写镜一般只能用于看近处,看远处会感到头晕。读写镜的验配存在一定的门槛和限制,一般多在孩子调节力提不上来的情况下使用。
32.阿托品的功效。
目前来看,阿托品是为数不多的经过循证医学验证能控制近视发展的药物,它可以让脉络膜和巩膜增厚,从而抑制眼轴的增长。
阿托品的效能存在明显的浓度依赖,当使用阿托品进行近视防控时,建议浓度为:6岁儿童使用0.05%,8岁儿童使用0.025 %,10岁儿童使用0.01%。
33.眼压对近视发展的影响。
眼压与脉络膜的昼夜节律变化高度一致,眼压高时,眼轴长,脉络膜薄,反之亦然。
在临床中,眼压与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关联。眼压偏高的孩子,近视发展快;在成年的高度近视人群中,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很多研究发现,有氧运动有利于降低眼压。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进行跳绳,篮球一类的有氧运动,如果再结合有阳光的户外活动就更加完美了。除了多运动,还可以通过眼药水来降低眼压来防控近视。但是对孩子能不能长期应用一些降眼压的眼药水,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34.到底什么颜色的光对眼睛有利?
混色光环境下,低色温的光谱更利于近视防控;单色光环境下,蓝色光可能对近视防控更佳。
35.睡前护眼,你做对了吗?
睡前用眼产生的影响,会延续影响睡眠期间眼睛的状态,所以,有一些夜晚用眼的注意事项,值得大家注意。
1)要注意环境灯光和桌面台灯的色温和亮度。
夜间灯光色温应不大于4000k,否则可能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夜晚的光照强度也不应过强,桌面照度为1000lux较为适宜。
2)睡前10分钟应该把眼睛调整到最放松的状态,然后保持这种状态入睡。
睡前应该引导孩子做一些放松睫状肌、扁平晶状体的动作,如望远、戴雾视镜望远或者观看远像装置。
3)睡眠时长也会影响近视。
睡眠时间大于9个小时的孩子,近视患病率明显低于睡眠时间少于5个小时的孩子;而且,睡眠时间每减少一个小时,近视度数就会增加10度。
36.各种眼操和训练有用吗?
护眼操可以轻微地促进眼部血供,但对近视防控作用有限。一些不恰当的眼操,还可能起到反作用。
37.近视的“进攻”和“防御”。
脉络膜是近视防御的盾牌。促进脉络膜增厚的因素,就是近视防控中的保护性因素,反之就是进攻性因素。
一、进攻性因素。
1)孩子连续高强度近距离用眼显然是主要的进攻性因素之一,强调20 -20-20原则,即每20分钟需要凝望20英尺(6m)以外的目标20秒,就是希望能够控制连续成像滞后的时长,减少进攻的锋芒。
2)用眼距离越近,成像滞后就越严重。如果孩子调节力再差一点,就会让眼轴增长。所以我们强调“不要低头、歪头写字,要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坐姿,就是希望减少这种进攻性因素的锋芒。
3)遗传因素也是重要的进攻因素,虽然我们不能控制遗传因素,避免让孩子近视,但是我们可以尽早合理干预,避免孩子成年后成为高度近视或者超高度近视,减少眼底疾病的风险。
二、防御性因素。
1)雾视疗法
2)户外活动,沐浴阳光
3)红光治疗。
4)纯天然无化学品添加的滴眼液。
5)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