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点心思给孩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在懵懂的世界里逐渐成长了,小学六年,是孩子完成初期知识积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即将告别小学的启蒙教育而步入中学生活,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孩子告别天真的孩童时代而向理性伸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来说,在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在这进退之间,孩子如何去适应,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

事实告诉我们,初中,在这个节骨眼上,孩子成绩常常会发生两极分化,或急流勇退,或后来居上,抑或这都在情理之中,不敢对孩子的天赋妄加评论。在小学阶段,细心的家长关注的不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更关注孩子是否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为什么呢?一方面,只有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轻松和愉快,他才会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只有孩子找到了合理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感到轻松和愉快。正如讲座中老师所讲:“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孩子在学习中能否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聪明,对于每一个家长来说,自己的孩子都是最聪明的,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足以让自己感到无比的欣慰。然而,快节奏的现实生活又让自己无法顾及孩子的成长,于是,家长在为了生存和生活的忙碌中却成了孩子进步分享的贪婪者。

回想曾经,我是吝惜的,吝惜得连自己的一点点时间都不能给孩子;回想曾经,我是专治的,专治的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回想曾经,我是残暴的,残暴的以自己的意志剥夺了孩子的自我。曾经的我连欣赏都不会,孩子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或进步,我只会自私的认为那是理所应当,而孩子的每一次跌倒或失败,我只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失落与责备。

然而,祸福总相依,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当我们忽视了孩子的成长,轻视了对孩子的关注与引导,或许,我们就会丧失分享孩子进步的那份喜悦。

聪明,不是天生的,古人说,聪明就是耳聪目明。我们可否在为生存和生活的忙碌中稍稍停息,挤出那么一点点时间来陪伴孩子,带着孩子去听世理,饱耳福;看万物,饱眼福。知日为智,日生万物,能够弄明白万物规律的人为智者,有智慧的人一定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所以,要让自己的孩子更聪明,就不要吝惜那么一点点时间,带孩子去大自然感受自然地神奇;要让自己的孩子更聪明,就不要吝惜那么一点点时间,陪孩子去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感悟人生,要让自己的孩子更聪明,就要学会放开攥得紧紧的双手,让孩子学会独自思考,寻找成长的规律和对事物的认知。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不属于家长的私有物,作为家长,要适应和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我们并不比孩子聪明到哪里去,只是我们比孩子多一些阅历而已,学会放下姿态和孩子一起探讨,一起成长,我们能给孩子的是建议和引导,而不是强加;我们能给孩子的是陪伴,和孩子平等沟通,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扩展孩子的思维;我们能给孩子的是欣赏,让孩子感受进步的喜悦,从而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能给孩子的是鼓励,让孩子在挫败中坚强与坚持,而不是自抛自弃。

让孩子更聪明,我们只需用一点点心思在孩子身上,足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