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为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首先,提供“世界地形图”“我国的地形图”以及各种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学习描述地形的特点,对地表的各种形态进行初步的认知,感受到地球上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的同时,会进一步思考:这些奇妙的地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共有3个活动:1.观察世界地形图;2.观察中国地形图;3.认识几种地形地貌,猜测可能的成因。
本单元内容其实是地理范畴,学生们对地理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知识储备不够,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地形地貌特点时显得较为困难,很多描述和表达不准确。因此在课堂交流环节,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课堂上适当拓展,并让学生尝试着对成都、四川的地形特点进行观察描述,让他们用亲身经历来表达。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结合自己曾经的旅行经历,对有深刻印象的地形地貌进行分享交流。
关于地形、地貌、地势这三个科学词汇,学生是分不清楚的,他们常常混淆,这一点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区分介绍。
借助地形图,学生对于地球表面和中国地形的复杂多样是很能直观感受到的,也能发现地形图上有许多不同颜色,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颜色的含义,学生由于观察触摸过地形图,很容易与不同地形练习起来,再给他们呈现海拔高度的变化。
有一个小疑问,课堂上介绍了本册书的封面故事,甘肃张掖的七彩丹霞,介绍了丹霞地貌的形成、特点,以及喀斯特地貌。但是有学生对活动手册封面的图片感兴趣,我查阅了一下资料,也找了网上,不太能确定具体是哪里的,感觉像黄山又像张家界那边。课堂就没给他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