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常教授的讲座,深入的了解了幼小衔接的本质,所谓的幼小衔接,并不只是知识的学习与储备,而是学习能力的养成,而很多学习能力的养成,都是在幼儿园学到的。幼小衔接不是从大班才开始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要从小班开始科学树立幼小衔接的意识。
一、身心准备
喜欢运动、动作协调,比如:大肌肉小肌肉动作发展(走、跑、钻、爬、跳、攀登、投掷等)。
从小班注重幼儿特色活动:花样拍球。拍球本身是一个全身运动,需要手眼协调配合。因此幼儿适量进行拍球运动,有助于培养其手眼协调能力;拍球的时候,手腕、手臂各个肌群、关节等得到发展和锻炼,有助于提高肢体及关节灵活度。同时球的弹起高度与拍球的力量相关,适当拍球,对幼儿的肌肉力量也有一定的锻炼作用;除此之外,拍球还有利于幼儿专注力的培养;拍球时通过数1、2、3等数字,可以使幼儿明确数字及数量的概念。
练习拍球,拍可以使幼儿学习到坚持才能成功的道理,面对失败继续练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毅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耐心,也锻炼了自信心;锻炼孩子坚持不懈,并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习惯上的培养。
1.养成良好作息的习惯
从小班刚入园开始就和家长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每天保证10-11小时睡眠时间。良好的作息对孩子的健康和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是在小班,但是建议家长每天送孩子入园,这也是为孩子们上小学做好基础坚持入园,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很多家长看天气一冷,稍微一感冒就不送小孩入园,这种现象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最为不利,孩子会有依赖感,觉得天冷、生病就可以不用上幼儿园,反倒会促成不良习惯。当孩子能够克服冬天的寒冷,坚持上幼儿园时,对于孩子的意志力就是一种潜在的培养。无论天气有多寒冷,让孩子坚持按时起床、准时入园,作息规律,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孩子会受益一生。
2.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我们鼓励小班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如自己的衣物折叠好,油画棒、彩笔等物品摆放整齐,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午睡时鞋子、衣物摆放到指定位置,养成卫生好习惯等等。自己独立吃饭,独立排队喝水,自己会穿脱衣服、鞋子等。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人的过分包办,会使孩子过分依赖大人,尤其是精神上依赖,一旦出现问题就不知道怎么解决。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逐渐学会管理自己,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和学习。
3.养成待人礼貌的习惯
对于小班的孩子,早上一句简单的问候,遇见熟人主动问好,与人道别的一声“再见”, 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是最简单最常见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以游戏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比如在娃娃家中,扮演爸爸妈妈给宝宝做饭、洗澡,照顾宝宝等感受父母平时照顾我们的艰辛;同伴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爸爸妈妈要关心宝宝,宝宝要尊重、体贴爸爸、妈妈。让孩子们学会照料别人,重视别人,养成替别人着想的习惯。在秋季用品商店中,让孩子学会接待,引导幼儿排队买东西,遵守公共秩序,并会用礼貌语言“请”、“谢谢”来与服务员、售货员交往。孩子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 到了良好的练习。为了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在角色游戏中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要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地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日常生活中,一旦养成有礼貌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的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里能成为老师、同学喜欢的对象。
三、学习准备。
1.图书区活动。
在图书区小朋友自由选择绘本图书,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能一页一页地翻看绘本,锻炼手部动作,在阅读中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回到家里,亲子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建议家长也可以通过阅读提些小问题,让孩子说说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等,多给孩子看绘本,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发挥孩子想象,让孩子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2.手工活动。
手工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手指的灵活性,以及手眼的协调能力。比如团橡皮泥——通过对橡皮泥简单的团圆、搓条等精细动作锻炼了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发展。
3.绘画。
孩子在绘画、涂色中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的情感,手眼协调能力,发展观察能力和细腻的感知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个性的发展,感受生活艺术中的美。同时老师也可以在绘画过程中,纠正孩子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幼小衔接存在于我们一起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学习是长期的过程,而幼儿园时期正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慢慢长大,陪着小蜗牛慢慢的欣赏成长路上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