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老好人”反而容易被欺负?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讨好型人格”,其特征之一就是通过不断讨好他人来获取认可和安全感。但这种行为模式往往会招致相反的结果。
1. 模糊的边界让人有机可乘
当你从不说不,别人就无法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人性有时就是这样——面对没有边界的人,人们会不自觉地去试探,看看能走到哪一步。
2. 过度友善可能被视为有所求
有些人习惯了利益交换,无法理解无缘无故的善意。你的付出反而让他们警惕或轻视,认为你“别有所图”或“软弱可欺”。
3. 单方面的付出破坏了关系平衡
健康的关系需要相互付出。当你承担了所有给予者的角色,实际上也剥夺了对方付出的机会,这种不平衡最终会导致关系崩塌。
真正的善良,需要长出牙齿
是时候重新定义“善良”了——它不是无条件的顺从,而是有能力给予,也有勇气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