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译文:
孔子说:“武王,周公真是最守孝道的人了!
所谓的孝者,就是善于继承先人的遗志,善于继续先人未完成的事业。
在春秋两季祭祀的时节,整修祖宗庙宇,陈列祭祀器具,摆设先王遗留下来的衣裳,进献祭祀的鲜美食物。
宗庙祭祀的礼制,是要排列父子、长幼的顺序。按官爵排列次序,就可以分辨出贵贱,按职位排列次序,就能分辨出贤与不贤;敬酒时晚辈先向长辈举杯,这样祖先的恩惠就会延及到晚辈,宴饮时按头发的黑白次序坐,这样就使老少有次序。
站到自己的位置上,进行应有礼节,奏起那音乐,恭敬那所尊重的,敬爱那所亲爱的,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一样,侍奉亡者如同侍奉生存的一样,这是最高的孝了。
郊祭与社祭的礼节,用以侍奉先帝,宗庙的祭礼,用以祭祀祖先。明白郊、社这两种祭礼以及禘与尝的义理,治理国家就如同展示这手掌一样容易了。”
“风树之叹”的故事:
出处:《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鎌,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译文:
春秋时,有一次孔子带了一群学生出门去。走着走着,忽然听到 前面传来阵哭声, 非常悲伤。孔子对赶车人说: “快点儿赶上前去,看看是什么人在那里哭泣。”
他们走近一看, 发现正在哭泣的是.个须发斑白的老人。孔子诧异地问他:“先生是谁?为什么在这里哭?”老人回客说:“我叫察 (goo )鱼,因为想起我的三次重大损失,所以伤心痛哭。”孔子又问:“您的三次重大损失是什么呢?”皋鱼说:“一是我年少时就外出求学,父母很早就双双去世;二是我自命清高,立志不为昏君做事,但直到年老体迈却一事无成;三是我本来有不少情谊深厚的朋友,但却中途断绝了与他们的友情。如今我想起这些,心潮难平,就像树木想安静下来而风偏要不停地吹。我想尽孝奉养双亲,他们却过早去世。想到再也不能见到我的父母了,我实在悲痛难忍。从此以后,我要与这个世界永诀了。”说罢,皋鱼便如枯木般呆立不动,孔子仔细一看,原来他已经气绝身亡了。孔子立即告诚学生们要记住卑鱼的教训,于是立刻就有十几名学生告辞回家去侍奉父母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此篇主要告诫人们“上承先祖之德,下行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今日的内容让我想到了爷爷,自有记忆以来的每年大年三十夜的团年饭前,爷爷都会依例领着我们祭拜祖先,恭敬顶礼,从未懈怠。老家的客厅里每年都会更新领导人的画像海报,毛主席的画像、邓小平的画像久久地挂在爸妈的卧室墙上。爷爷今年100岁了,他的嘴里还时常念叨着“斯大林的飞机”、“平壤的美军轰炸”,可是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我们也不知道他在平壤战场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也从不提起。但是我深深感受到了爷爷对国家的爱热烈又深沉,虔诚得像一位爱国信徒。
中元节参加了焰口法会,为已故的亲人都做了功德回向。深知我更应该好好为人子女,唯愿他们早登极乐净土。到书院后,师父说我福报深厚,我想了想此前确实有人说我是得祖荫的孩子。惭愧感恩爷爷抗美援朝的光荣经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爸爸年轻时一直执着于想入伍的重要原因。
这两天一直催促爸爸回去看望爷爷,其实自己应该亲自回家一趟的,但是出行半月有余确实懈怠了。曾经有人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一代扛枪胜过三代经商”,但从前我并不懂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如今了然于心了。为国效力的福佑是很深厚的!想到也许自己的平安顺遂都离不开爷爷年轻时候在战场吃过的苦,心里更觉惭愧了。以后要好好侍奉父母,要好好为家族荣光再创辉煌才不算不枉为子女。谢谢您,我亲爱的爷爷。
(小老头儿一身正气,铮铮傲骨即视感,猜猜哪个是他❤️致敬所有的战士❤️)
(爷爷的最高荣誉也是我们家族的最高荣誉❤️惭愧感恩❤️爷爷的荣誉可能我无法超越,但这份爱国情怀我可以好好传承接续)
(萨拉丁城堡下和孔院学生一起唱成龙的“国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国庆70周年庆在埃及的希尔顿里和旅埃及华人一起共唱国歌❤️)
(润雪从小的眼神就很坚毅~妈妈说一看就知道很固执倔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