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之一百三十:古诗词中的衬跌(一)

1)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文天祥《酹江月》)【前句强调容颜的消逝,后句突显忠贞的永恒,形成强烈对比。】

衬跌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源于清人刘熙载《艺概》,他认为“词之妙全在衬跌”。在结构形式上,衬跌分前后两部分;前边连举部分是“衬”,后边急速转折部分是“跌”,一“衬”一“跌”,形成跌宕,造成前后语意鲜明强烈的反差对比,并通过这种反差对比,来达到突出和强化表达主旨的目的。

衬跌修辞在古代诗词中常见,把“衬跌”化作表现主题的艺术方法,以一系列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作衬托和铺垫,等蓄足了气势,猛然下跌,画龙点睛地揭示出作品的主题,造成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波澜起伏、曲折回旋的艺术效果,增强了作品的品评意味。不过,这已经超出了修辞学研究的范围了。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以乐景衬离别之悲,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邪溪》)【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写山林的幽静,不是以静写静,而是以动写静。有了知了的鸣叫,山鸟的啼鸣,诗人才感到更加幽静,诚如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的“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

4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文天祥《满江红·代王昭仪》)”【先写人情反复无常,突然转向“妾身如月”的坚贞宣言,形成强烈转折。此句借美人以隐寓诗人对南宋的忠贞情操,诗人对朝廷的精忠不二,正如中天的皓月一样,清朗澄澈。】

衬跌手法如同绘画中的明暗对比。柳永《雨霖铃》以萧瑟秋景陪衬离愁;王维《鸟鸣涧》以动衬静凸显空寂;李清照《声声慢》借残菊反衬孤苦。这些经典诗例证明,善用衬托能让诗词避免平铺直叙,在对比与映照中深化意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衬跌的核心在于先通过铺垫形成心理预期,再突然转折以突出主体内容。在不断有规律地列举之后,突然转向,它分为“衬”和“...
    认真说话阅读 3,093评论 1 42
  • 一、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
    曼萘可妮吖阅读 3,704评论 0 0
  • 衬跌:先通过铺垫引导读者或听众形成某种预期,然后突然转折,打破这种预期,使表达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它分为“衬”和“...
    认真说话阅读 2,615评论 3 40
  • 衬跌:先通过铺垫引导读者或听众形成某种预期,然后突然转折,打破这种预期,使表达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它分为“衬”和“...
    认真说话阅读 1,339评论 1 38
  • 一、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
    行者格致阅读 4,971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