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铜通过五个方面去讲他的精进之道。
第一,如何对待时间。文中用大量的篇幅讲了学习态度、时间视角和时间管理。首先,作者告诉我们要像孩子一样学习郑重的态度。因为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很专注,不急功近利,不消极避世。这里的郑重二字铿锵有力,有力于不迟疑,不敷衍,不摇摆。其次,我们要多混合采用积极过去的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去对待生活,少用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积极过去视角能让我们怀旧美好,感恩一切,珍视亲情、友情和爱情;享乐主义视角能给我们幸福感,了解到及时行乐为第一要务;未来视角能使我们具有前瞻性,利用时间取得成就。每一个视角都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巧妙的去折中它们,而不是一味的沉浸在单个视角中。说到底,我们要劳逸结合,不但懂得生活而且得面对现实,努力工作。再次,我们要学会由当下向过去与未来延伸。我觉得一个人的头脑有那么多神经元,就得好好用它们,让它们去思考,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带给自己的意义是什么以及如何做好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不要懒惰,用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去做你有兴趣的事情,如果想让你的兴趣为你所用,你就要明白自律的重要性。自律,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既然你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最终你会感觉到愉悦。有句话说的很好,自律是人生最珍贵的标配。当然,很多人说,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不用那么折腾,学会放过自己。这样的观点也没有错。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快乐就好。但记住,任何一件事得到的背后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不要抱怨。从次,我们要给自己设定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的时间段最好是五年内,在这个阶段你可以在一个领域完成系统性的知识储备。采铜说,如果你只愿随遇而安,沿着最普通的人生轨迹往前走,那么你就不需要提前五年去思考。如果你想制定这个五年计划,就需要在这个时间跨度内去忍受前几年的失败与孤独,乃至别人的误解和攻击。文中说,这个世界上多的是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也多的是需要长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只不过,对前一种人们常常趋之若鹜,对后一种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而正因为如此,才更有去做后一种事的必要。所以,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你手上。另外,如何更好的平衡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在近期未来中,我们要克服抄近路的心态,比如在做一道题的时候,我们不是直接获取答案。而是想着如何做这一道题,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收获到你想不到的知识。在远期未来中,将它的目标具体情境化和实施化。也是多思考实施目标的具体途径。值得一提的是,采铜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收益半衰期概念: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低收益值长半衰期,高收益值短半衰期,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举个例子,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坚持运动。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看综艺节目。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这个概念告诉我们要多做长半衰期事件,不一定要做什么高大上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益处的,你就可以去做。当然,也不是要杜绝做短半衰期事件,因为人仍要短暂的快乐,只是不要沉迷于短暂的欲望,不要让它成为生活的重心。最后,采桐在时间管理提出了一些方案。比如技术层面的解决:可以把事情列成清单,比如过滤即时兴奋信息,寻找有价值信息;比如工作要快,生活要慢:有限时间做好日常公务,每天抽一点时间进行冥想;比如保持一项爱好,让它在时间深度和长度慢慢生长。
第二,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在我们人生选择的时候,要明白里面的隐含假设。这里归纳了四道隐含假设。第一个是赛道假设,比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就容易陷入对竞争的焦虑;第二个是低关联假设,认为人生经历相互独立,不存在关联;第三个是僵固型心智,只用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第四个是零和博弈,倾向于从别人那里获得利益,很少想到双赢的方案。因而,我们要避免这些隐含假设,做出最好的选择。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很被动,沉闷,其实,我们是可以去享受它的,学会将一件事情的消费型兴趣变成生产型兴趣,即是特性改造。比如,你在一家公司做一名普通职员,而你的个人爱好是画画,那么你可以考虑在平时的工作中用画画来表达你的想法,不论是工作汇报演示还是会议时,你都可以流露出你的这些才能,引起同事和领导对你的重视和欣赏,甚至,你可以在公司或者部门内推广视觉思考的方法,使它成为更多人提升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的工具。当我们面临很多选择时,如何去选一个最佳选项。这里,学会用工具比如做个表格对各个选择进行维度的分析,最后综合结果得出答案。不管如何,我们选择了它,不代表永远是它。因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某些我们期待或者并不期待的改变,但不论如何选择,某些深刻的经历和体验会被永久地保留下来,成为我们人生中无法改变的印痕。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完成了一项工作后,脑子要回想一下,做一个总结,梳理反应链,关注意外现象。
第三,怎样学习,才能直面现实?大部分的我们在学习中,一般采取直接传递模式,即是用静态的知识将头脑装满。其实,合理的模式应该是主动探索,糅合新旧知识,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作者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思考问题:第一,针对当前学习材料,具备哪些相关知识?第二,针对当前学习材料,学到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的知识有哪些补充?第三,还有哪些未知东西且这些东西通过简单探索就可以理解?第四,针对当前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无法轻易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长期探索?并且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是分为三个层级的,信息,知识和技能。信息和知识是迈向技能这个终点的路和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如何将知识运用于工作中和生活中。其实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做中学,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要用到EXCEL,那我们就可以在工作中用心的去学习这个软件。我们还可以采取写作式操练,比如找同伴一起学习,如果没有同伴,也可以将经典作品当作老师。王云五先生如何练就扎实的英文功夫的?他就是找到一篇英文的名家佳作,熟读几次以后,把它翻译成中文,等过了一星期之后,再依据这中文反过来翻译成英文,这个期间绝不查阅英语原文译完后再与原文比对,找出自己翻译的错误、失误和不够精良之处。还有一些方法,设计式操练和游戏式操练。
第四,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我们的大脑承载了太多信息,所以它需要断舍离。首先,要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不追逐当下流行的信息并且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其次,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再次,基于深入的了解,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学会适度简洁。然后,我们专注一个领域,深入下去,才能培养真正的兴趣。有时,我们都没那么幸运的可以做自己兴趣的工作,所以不必对兴趣过于执念,先努力做事,看是否能巧妙的将自己的兴趣应用于工作中,也可以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去激发兴趣。最后,人都有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到了满足,那么人就会更加主动和愉快地工作和学习。其中自主性非常关键,自主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出兴趣。言下之意,如果你做一件事的时候,先不去问有没有兴趣,而是先做起来,而且很投入、很专注地做,并懂得如何把一件单向的事变得双向,把一件被动的事变得主动,那么你就可能越做越有味道,一点也不痛苦地坚持做下去。不需要意志力拖着你走,你自己就勇往直前,奔得很远了。
第五,不断优化自己的努力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天赋确实有一些差异,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原因就将自己的思想固化,因为一个人的大脑可以通过不断的思维锻炼来提升。我们要将自己的眼光放在如何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有才能。这里的努力不只是意志力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如何更有策略的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比如人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做到十全十美,所以我们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最后,套用一句很流行的话:种树的最佳时间是20年前,仅次于它的最佳时间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