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对语文老师来讲,这是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老师们可以给出“教语文”的答案,却在很多时候只是在“教课文”。
刚好,徒弟要讲《包身工》,谈了她的设计,说实话,中规中矩,面面俱到。一般的老师也就是她说的那样处理的,所以,我并没有否定她的做法,但也没有肯定她的做法。徒弟看我不表态,就问是否有好的设计?我想了想,就谈了自己的想法。
《包身工》作为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唯一的一篇报告文学,能讲的地方太多了。如果教师们的目的只放在教课文上,这一篇长文真不是一两节课能上得完的。
如何从“教语文”的角度来设计呢?如何让课文成为“例子”?成为语文学习的“抓手”?如何落实“用课文教”而不是“教课文”呢?这是我设计这节课首先想到的内容。于是,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做!
第一步:导入新课后,向学生先提第一个问题“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来回答。
这一步的用意在于将长文变短,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并达到训练学生概括文本的目的。答案可以是“讲了一群花季少女被包身工压榨的没有人样的事。”
第二个问题可以问:作者在写这件事时,采用了哪一种表达方式?你能在文本中找出来吗?
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叙述”这种表达方式概念及表现。在文本中找出来,更加有利于将概念落实在语言文字中。
第三个问题设计为“除了叙述这种表达方式,文中还有没有用其他表达方式?如果有,是什么?并请找出来!
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外让学生明白五种表达方式的不同,并让学生把每一种表达方式都能落实在文本的具体段落中。这里教师要利用PPT讲解“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的区别”,要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进而能够为后面的在文本中寻找扫清障碍。
第四步,学生在文本中找出了各种表达方式的具体语段,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提出第四个问题:为什么这篇文章中竟然把五种表达方式都用了?
这个问题的设计指向这篇文章的文体~报告文学。这是报告文学,既有报告性,还有文学性。进而体现报告文学的特点:真实性,文学性,政论性。真实性就要原原本本的叙述和说明;文学性就要进行描写和抒情;政论性就需要有议论。
为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维,打破他们头脑中的框架,第五步再设计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是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必须有这五种表达方式?
这个问题让学生再一次明白,原来写作时这几种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体中偏重点是不一样的。议论文重在发表观点,议论的表达就得多,叙述、抒情就得少,说明、描写就可以无;散文重在说理传情,叙述、描写、抒情就得多些,议论、说明就得少。记叙文重在写人记事,记叙就得多。说明文重在说清楚,说明就得多……
这里的引导,重点在于让学生明白不同文体,表达方式运用的侧重点就不同,正因为侧重点不同,才有了不同文体的不同表达的要求。
到这里,这节课就可以结束了。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写一下学校得某一对象,例如,校园的秋天,银杏树,某个人……
这节课的设计,就是在利用课文达到教语文的目的,一节课,让学生明白了五种表达方式不同,不同文体的不同运用,能区别还能写出来。教学的目的明确,教学的任务明白,切入点小,效果会很好!
徒弟听了我的建议,进行了试上,教学的效果很不错。可见,只要我们能有“教语文”的语文教育观,语文课将会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