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学】而教读书记录·第七天

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大多时候我们追求一种“行云流水”的课堂,在这里却遭到了作者的批评。

“行云流水课”大多是“三表”的课。

表面,指弄虚作假;

表层,指教学不触及深层与本质;

表演,指追求好看,花里胡哨。

我的理解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当形式大于内容的时候,就成了浮光掠影,就是“伪课堂”。

这也是我值得反思的地方。在准备优质课或者公开课的时候,通常会盲目地以“顺”为标准,以“行云流水”的课堂为最佳。苦思冥想求创新,轻视了教与学的本质。

反观日常的教学,顺畅之感多来自优秀的学生,他们会思考能回答,在师生互动中推进教学进程,收获行云流水之乐。殊不知,还有那些沉默的孩子。他们真的学会了吗?他们真的有收获吗?如果一节课,他们的参与度不高,那么这节课真正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当教育面向全体的时候,就难免会有沟沟坎坎,导致“不顺”的出现,而这恰是课堂的风景,需要往深处漫溯的关键所在。如果此时,让教学节奏慢下来,从问题中探寻方法,会很好地促进教师研究意识的发生,进而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深入其中,解决课堂顽疾。

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让学习自然而不太流畅地发生,回到“行云流水”的本意,有进有退、有高有低、迂回反复、螺旋上升。”

这才是课堂最美的风景,也是潜在的一种教学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