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小主人公小灵基本情况: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弟弟读的是特殊教育学校,爸爸、妈妈对她寄予厚望,一到三年级成绩特很好,从四年级开始出现倒退,到了五年级竟然成了班级里的学困生。从此以后,不爱说话,由于家境清贫,吃穿不如人,成绩又不好,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由于考试成绩差,自己认为“我就是个笨蛋”。
了解了小灵的情况后,心理老师是这样帮助她的:
一、要改变的是她对自己的认知,甩掉“笨蛋”的标签是走向自信的开始。
第一次辅导心理老师说了一些她的优点,如:你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乖巧懂事,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学习认真;并用十分肯定的口气激励她,告诉她不是笨蛋,从而增强她的自信心。并在第一次辅导后给她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写12个句子,描述“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只写自己的优点。
二、收集资料,制定帮扶计划。
心理老师又从梁老师那里了解到小灵作文写得不错,情感细腻,文笔生动;手工制作也很不错,曾经获得学校科技第三名;体育成绩也很不错,跳高和跑步项目在学校运动会上还拿过奖。了解的越多,制定的帮扶计划就越清晰。
三、运用认知矫正法具体指导,心理老师用了五步:
1、引导小灵把比较的对象从他人转向自己,这是重建信心的关键。让她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2、指导小灵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指导她上课如何做笔记。
3、指导小灵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针对性地进行了难题学习方法的指导,并鼓励她课余时间多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4、家校携手。让家长对孩子保持适度的期望值,不要增加孩子的压力,希望他们用实际行动关心她的生活。
5、建议小灵和班主任及其他同学多沟通。通过在心理活动课上做团体心理游戏,帮助她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的温暖。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灵终于从“我就是个笨蛋”的泥沼里爬出来了。
这个案例给我的启示:每个班级里都会有几个学困生,在对待学困生时,我们不能只是单独教他解题方法,而是要全面了解学生,并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才有助于学困生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