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分享的案例主人公是五年级学生小灵。一个文静、纤弱的女生。心理老师初见他时:扎着一个马尾辫,眼睛很大而忧郁,两行热泪挂在脸颊两侧,宽宽大大的校服显示出她瘦弱的身行。
心理老师通过谈话知道了她的故事:家住城乡结合部,家里有80多的奶奶,爸爸妈妈都是环卫工人,他还有一个弟弟,一家五口挤在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里。经济条件困难,弟弟读特殊教育学校,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她在一至三年级一直名列前茅,但是现在的她成了班里的学困生。学习的困难加上家庭的窘迫,时常抬不起头。
心理老师辅导过程:
首先,改变小灵对自己的认知,甩掉“笨蛋”的标签,走向自信。(第一次辅导谈话中进行)
其次,布置一项家庭作业:写12个句子,描述“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只写优点,不写缺点。(下周一12点之前完成)在此期间,心理老师给小灵的班主任打电话了解了小灵的情况——作文不错,手工制作不错,体育成绩也不错。(通过了解情况,制订了详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主要一点是心理教师采取了“认知矫正法”,具体做法分五部:
1.引导小灵把比较对象从他人转为自己,这是重建自信心的关键。
2.指导小灵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3.指导小灵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4.家校携手。
5.建议小灵和班主任及其他同学多沟通。(持续一个月)
心理辅导效果:小灵很出色很优秀,已经从“我是笨蛋”的观念中走出来,作文参加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二等奖。
今日感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把格登的“我能行,我要证明自己”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幸运总是眷顾默默无闻,勤奋好学,永不服输的有骨气的人。加油吧,(ง •̀_•́)ง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