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玛格丽~
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接触了一本名为《认知天性》的书籍。初次阅读时,内容和文字都略显艰涩,于是没有读完就搁置一旁。
今年初,我重新拾起这本《认知天性》,突然发现书中不少理论和概念在去年阅读的其他书籍中已有所涉及,一下对这本书的抵触感就大大降低。
就好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碰上了几个熟悉的朋友,想早早立场的念头就被打消了。
不知不觉读完此书,我不由得感慨,难怪这么多成长博主、学习博主,包括樊登,都推荐这本书,原来真的有让人记忆力大增方法。
不过同时也觉得挺可惜。
因为这本书内容颇为略为学术,虽然两位主创-著名的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已经很努力地让这本书变得更生动易懂--他们甚至邀请了小说家彼得·布朗一起参与写作,但是也没能让这本书变得更通俗易读。
我当然建议想成为学霸的你,想用这些方法培养孩子更好的学习方法的你能看到这本书,不过可以先听我介绍下我的阅读收获。
一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这个书名可能一开始就有些误导到读者,主标题太高深,而副标题又太简单。
如果我们会英文书名: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就会发现,这本书讲的是学习的核心,关于如何记忆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想起读书的时候,我最发愁的就是学完了记不住,记不住就用不了啊。考试时候脑子一片空白,到底要用哪个定理,哪个公式来着?
特别羡慕学霸,他们怎么好像就是条件反射一样,看到题目拿起笔就能答题,什么情况?
所以说,要想学得好,先要提高的是记忆,记住了才能用。
过去我们觉得,要想增强记忆,就要花大量的时间背诵、反复地练习、要不断地、机械地重复。学霸看1小时,我看3小时总行了吧。
后来工作了,也沿用这种模式,别人下班了,我逼着自己再干2、3个小时。
但是书中告诉我们的是,这样做只会导致两种后果:
1 记得快,忘得也快,这跟我们说的“增强记忆“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我们要的是长久的巩固的记忆。
2 看上去越来越熟练,可以脱口而出答案,但是并没有真正的精通
所以,从来没有什么又轻松又快捷的学习方法,就像李笑来说的“速成绝无可能”。
二要善用主动练习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跟同事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想分享的最近看的书或者文章,突然就想不起来具体内容或者情节,明明当时还蛮有感触。
其实,这是们大脑的聪明之处。
它知道你每天都在吸收新的信息,所以会将它的临时储藏库定期的清理,以便给新的内容腾地儿。
这也是我们说的大脑的“遗忘曲线”,70%左右的内容会在短时间内忘记,而剩下的30%慢慢的也会被遗忘。
要想对抗遗忘的办法,就是主动练习,包括检索练习,间隔练习和穿插练习。
检索联系是给自己的大脑做定期测验,比如回忆刚看过的文章,用自己的话描述知识点。
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形成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心智模型。
间隔练习意思是学习要穿插间隔进行,避免过于集中和条理化的学习方式。
例如不是一天内学完8小时的内容,而是分成两周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加强记忆的巩固和检索。
穿插练习其实更好理解,就好像在学校上课不是一学期专门学习语文,一学期数学,一学期英语,而是将不同的科目穿插在一天安排。
那么工作中学习某一个工序,最好的方法不是按照顺序学习,而是要将顺序打乱,后者效果更好。
以上方法,尤其是最后一种,会推翻我们过往学习的认知,但是科学已经证明,这样的方式对于记忆留存效果更明显。
三让知识的雪球越滚越大
正如我看这本书的经历,第一次看的时候,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比较艰涩难懂,理论太多,翻译腔比较重,虽然硬着头皮读了十几天,最后选择放弃。
后来是怎么读下去的呢,因为有了一些相关知识的铺垫,这本书里的知识开始在我头脑的雪道上滚动的时候,把之前学习的知识也粘附上。
于是知识的雪球滚动速度越来越快,新旧知识不断粘合,雪球越来越来,最后就形成了知识规模。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书中反复出现的“合意困难”(desirable difficulties),就是《卡片笔记阅读法》中提到的必要难度。
而看到“要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炼出基本原理”,就让我想到《好好学习》书中说的临界知识和米卡写作法的共性标签等。
这样一来,这些新知识和已知知识联系起来了,并从不同角度重新构建和组织知识,学习的效果更好了,知识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四是不是翻译该背锅
第六章《选择合适的学习风格》一开始就说,
“人人都有自己偏好的学习风格,但这不等于教学方式贴合这些偏好就会让你学得更好”
接着又说,
“虽然找不到证明学习风格理论有效的证据,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理论都是错误的“。
这是什么意思,要到底要不要选择合适的学习风格呢?
我找了下原版,英文版的第六章标题是《超越学习风格》(Get Beyond Learning Styles)
由此看来,作者的建议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兴趣和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但是也不要完全依赖学习风格。
带着好奇,我查看了其他的标题翻译,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才明白为啥这本书我看得头晕,以下是中英文翻译对比:
这下一目了然,英文章节标题全部是译者重新取的,新标题跟原标题意思大相径庭就算了,最糟糕的是因为修改了表述,原著的整个逻辑线索全部被打乱,严重地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难度。
标题中“知识链”、“记忆节”、“后刻意练习”、“滚雪球”等表述不知是译者想表达自己的学识渊博,还是缺乏必要知识,译文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是说不好听就是制造噪音,画虎不成反类犬。
再有,第七章的标题是《提高你的能力》,主要内容是说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终身都能提高大脑的能力,但是标题非要翻译成《终身学习者基本的基本》,这是什么?这连最基本的语文功底都缺乏。
一本好书,遗憾。
好了,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