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加入新网师的“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课程的学习开始到现在已经跟着李镇西老师学习了《重读苏霍姆林斯基》一书,又读了《重读陶行知》一书,还读完了刘祥老师的《改变,从写作开始》,真正认真啃读着每一个文字,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跟着李镇西老师上了四堂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李老师对教育的赤诚之心,自身体现的教育精神,一辈子为教育的贡献,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
第 一节课,李镇西老师以自己写《重读苏霍姆林斯基》一书的感悟为主题,简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时代魅力、苏霍姆林斯基的基本教育观点及如何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三个方面的内容,开启了大家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典的旅程,勉励大家做苏霍姆林斯基新时代的忠实追随者。(摘录课程综述)
第二节课,李镇西老师以《重读陶行知》引领我们走进陶行知教育经典,感悟陶行知伟大教育思想。李老师结合经典的重读和生动的教育事例,让我们收获了重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陶行知伟大而平凡的一生、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以及我们阅读陶行知的方法等内容。解决了我们在阅读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引起了我们对当下教育改革的深度思考,开启了重读陶行知教育经典的旅程,鼓励大家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摘录课程综述)
第三节课,李镇西老师以教师专业写作的意义和价值为主题,先对课程作了简要明确的说明,再结合具体生动的例子简述了为何写、写什么、怎样写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让大家对教师专业写作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为大家的专业写作增添了信心与动力。(摘录课程综述)
第四节课,李镇西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教育备忘、教育杂感、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四种基本写作形式。李老师用平实易懂的语言,结合典型例文,分别阐述了这四种文体的特点和写法,这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摘录课程综述)
一片爱心
李老师自1982年2月从四川示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和初中语文教学。用自己的爱心践行着教育的真谛,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来教育。一个个孩子在他的教育下成长了 ,成长为社会上的栋梁之才,在《爱心与教育》书中的武健、万同……虽然他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但是李老师就是为中国教育的未来,用自己的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40多年来,他不断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理论,在教学中践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并且把它推广到中国的教育中来,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四个不停”不停实践,不听阅读,不停思考,不停写作,在引领着中国千千万万的教师成长。
一种精神
听着李镇西老师的课,让我想到了像他一样的一群人,在耄耋之年,还在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写作,为中国的教育贡献着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用自己最后的一点余光来引领我们。新网师的每位教师,在他们的带领下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他们是怎样的一种伟大的教育精神?中国有像李镇西老师、朱永新老师这样的教育者 ,对中国教育的这种情怀,用一生的时间,把自己的所有爱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学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
一件事情
巴菲特说:每个人终其一生,只需要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李老师自从成为了一位老师,一直在初中高中的教学,践行着教育的初心,用爱心教育着每一个学生。当1998年《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后,他的教育生活故事,就一直感动着每一个人,再后来,担当教研员成为中学校长,现在是新教育的引领者。这一路走来,李镇西老师就做了一件事情——他们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教育而奉献,他们是成功的人!是我们敬佩的人!
与李镇西老师相遇在新网师,在四次学习中,我被李老师这种对教育的热爱之情,从年轻的小伙子到现在退休,一直在为中国教育,为孩子们服务。我学到了这种为了教育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研究的这种研究精神。我将延续他们的精神,继续为中国的教育,贡献出自己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