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故城文物古迹简介
薛国故城,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和张汪镇境内。
《滕县志·古迹考》载:“薛城,在薛河北,周二十八里,古奚仲所封国,城则田文增筑。齐乘云:其城高厚,以抗楚魏,至今望之,犹严严也。”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薛城就是拥有六万余家的大都会。
薛国故城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东周古代城池,城池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
外城,平面呈东西略长,南北略短的不规则矩形,志载其周长“二十八里”。今测实际周长为10615米,城墙逶迤起伏,现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宽20至30米。夯层厚19--22厘米,夯窝直径6--7厘米。
南城墙分两段,略直,其他城墙曲折,城墙四角皆高耸,有台阶。今西南城角最为明显,其次为东南城角。另外东北、西北两个城角皆遭破坏。
战国大城有主城门9座:南城墙3座:南门,南东门,水门。东城墙3座:东门,东南门,东北门。北城墙有2座:北门,北西门。西城墙只1座:西门
南城门和北城门间古代有相连的南北直道,贯穿宫城即宫殿区中部。
宫殿区在皇殿岗村前,宫殿区东部为宗庙区,宗庙区在尤楼村东南部,村南侧。
大城内有居住遗址9处,制陶、冶铁、冶铜与制骨作坊10余处。
内城,即西周春秋时代的薛国城,在大城的东南隅,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周长2750米。墙宽10米左右,城壕宽8米。
内城的四面城墙,西城墙地面部分已消失殆尽。北城墙东半部分,地面还有半米高的残存。东城墙和南城墙已叠压在战国大城之下。
内城有城门4座,四面城墙各有1座。今仅遗有2座:内城南门即是大城的南东门,内城东门即是大城的东南门。内城西门连同西城墙一样,地面部分已无迹象。
连通内城的南北城门的直道,至今依然有遗存,向北延伸,过尤楼村东侧。内城的北城门在尤楼村东南角,十字路口处,即是。
战国时期的外城,就是在西周春秋时期内城的基础上,向东北,向西南延长而扩建的。
西周春秋薛国城的中部地下,有五千余年历史的龙山时代的古城,即史前薛国城,考古发掘已经证实了这个问题。
在今滕州市境内,只有两个龙山时代的古城遗址:一个是西庄里村龙山古城,一个是尤楼村龙山古城。
后来,至夏商之际,又在龙山时代薛国城的基础上叠筑城池,位置在今尤楼村前,名为御花园的田地之处。
西周时期又在夏商城池基础上叠筑新城。
夏初有奚仲被大禹封于薛,商初有仲虺立国于薛。
《左传·定公元年》(公元前509年)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
西周初期有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的娘家侄孙任畛再封于薛。
《国语》载:“昔挚、畴之国也由太任。”
商初薛侯,任姓仲虺的后裔分别建立了挚国和畴国,挚国有一位公主,很有名气的女性,叫太任,是周文王的母亲。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详细记载:颛顼少子阳封于任,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薛侯,其地鲁国薛县是也 。奚仲迁于邳,十二世孙仲虺,复居薛,为汤左相。臣扈、祖己皆其冑裔也。祖己七世孙曰成,徙国于挚,更号挚国。女太任,生周文王,至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齐桓霸诸侯,独薛侯不从,黜为伯。历三代,凡六十四世,其可记者,初为任畛。”
鲁昭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1年)夏四月薛伯谷(薛献公)卒,薛伯定(薛襄公)继位。
此年,薛国东部的小滥国国君邾黑肱,带着滥邑投靠鲁国。鲁国吞并了滥国,此时薛国东部已无屏障,已与鲁国接壤。
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薛襄公卒,薛伯比继位,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国人弑薛伯比,拥立公子夷(薛惠公)为薛伯。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薛惠公卒。
从此以后,先秦正史对薛侯世家失载。
其实,结合春秋战国大变革,旧贵族权力逐渐失势,新兴地主阶级在崛起,列国之间由原来的相互征伐,变成相互吞并的历史趋势,任氏薛国在春秋后期的宫廷内斗已经衰落了。
薛国衰落明显的标志,就是薛伯比被公子夷煽动的国人所害。
公子夷,即薛襄公之后,应该不久,薛国就被他国所吞并,更名徐州。
按照当时的国际局势与地缘政治格局,最早吞并薛国的应该是鲁国,当时齐楚两国的势力,都还没有到达薛国。
夏商西周,天下分九州,皆为地理区域名词,非政治实体。徐州在海岱之域,薛国在古徐州中心地带。
到了春秋时代,徐州有了具体的确切指定,即指春秋薛国城。
公元前481年,齐国左相田常追杀齐简公至徐州,于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会盟徐州,于此。
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徐州相王,于此。
公元前333年,因徐州相王之故,楚威王率兵攻伐齐师,战于徐州,即此。
公元前322年4月,齐威王封少子田婴于薛,10月筑战国薛城,同时筑宫殿。
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卒,靖郭君田婴修建田氏薛国宗庙“齐威王庙”。
任齐相多年的靖郭君田婴卒,孟尝君田文继薛公位,又任齐相,辅政齐闵王。
由于孟尝君与齐闵王有隔阂,因田甲劫王事件,齐闵王怀疑孟尝君,致使离齐返薛。后来,孟尝君至魏为相。
公元前279年,孟尝君卒,诸子争位,齐襄王联合魏国灭薛。
孟尝君诸子或灭,或逃。
薛邑无主,又号称徐州。
公元前280年,鲁倾公继位,乘机占领徐州。
公元前261年,楚考烈王遣春申君伐鲁,占领徐州,设薛县。
公元前256年,秦围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赵胜门客,薛国人毛遂自荐,赴楚借师退秦。
公元前255年,春申君率师至曲阜,灭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东方六国,于楚之薛县,置薛郡。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掀起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公元前206年,刘邦项羽各率起义军会盟薛县,立熊心为新楚王。立誓约“兵分两路,先入咸阳为王。”秦朝很快灭亡。
薛国故城东南7公里,奚公山上有造车鼻祖,夏代薛国始封君奚仲之墓,墓前有车服祠,墓旁有孔子高足冉求墓。山南麓有其封薛之前,所居之地奚邑。
奚仲,车服大夫,为大禹治水时所封。旧《滕县志》载:“故薛城东南,十字河上有禹王台。”当为前人为纪念大禹所筑。
传说奚公山东南两公里虺堌堆,是商代初期,辅佐商汤的仲虺之墓。
战国时代的薛国城中,皇殿岗村附近,有刘邦项羽薛县会盟与立王故址,也即徐州会盟立王故址。
皇殿岗村南部,尤楼村西南部之间,有孟尝君宫殿遗址。该遗址曾出土,代表孟尝君权力的铜钺,今藏滕州市博物馆。宫殿废墟多出土“千秋万世”与云纹瓦当。
皇殿岗村东部有汉代薛县冶铁遗址,曾发现“山阳二”,“巨野”铸造陶范。
遗址上至今依然有大量遗留的铁矿石与炼铁残渣,及其已被腐蚀的铁质农用工具。
薛国故城东南部,春秋城内,有越王勾践徐州会盟故址,齐威王徐州相王故址,齐楚徐州之战遗址。
尤楼村南部,战国城墙与春秋城墙衔接部位有一座向南凸出而高耸的土台,乡人俗称猪嘴子。
尤楼村东侧有中国最早水饺发现地遗址。
尤楼村内,有任氏薛国宗庙奚仲庙,田氏薛国齐威王庙和孟尝君庙。
孟尝君庙附近有御井,县志载“御井为孟尝君所建”,当为祭祀沐身之用。
薛国故城东墙外一里许前掌大村附近,古薛河岸边有商代薛国贵族墓地。
东北城墙外三里,旧薛河上有官桥,在驿道上,桥最初为隋代时所修建,本名固本桥。
桥北村,即今官桥村,旧名迎仙村。
东北六里,西康留村附近,薛河故道北岸有著名的大汶口文化古城遗址“康留古城”,或为尤楼村前龙山时代古城的前身。
东北八里,温水河上有“为女桥”,传说孟尝君为出嫁女儿回薛之便所修。
薛国故城东北十里,昌虑故城有石楼,《滕县志》载,为孟尝君所筑,传说孟尝君嫁女于昌虑城石楼,即今羊庄镇土城附近的石楼村。
吕楼村西北角,狄庄村东南角的东城墙上至今还有一个凸出的砲台。
孟尝君墓在薛国故城东北角,古代为一高冢,在三国两晋时期已被盗掘,棺椁暴露荒野。
见于北魏时期地理古籍《水经注》载:“薛国,齐封田文于此,号孟尝君,有惠誉,今郭侧犹有文冢,结石为郭,作制严固,莹丽可寻,行人往还,莫不迳观,以为异见矣。”
北城墙东段北侧,有官桥汉代墓群遗址,在此出土印章“第横私印”。第氏为田氏后代,该墓群的家族极大可能孟尝君后代,在此守护先人墓陵。
据《三国志 薛综传》载汉初高祖寻孟尝君后代,以继其祀,“寻得其孙陵、国二人,欲复其封于薛,二人不受,至竹邑为家焉。”
秦置竹邑县,属泗水郡,治所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汉高祖刘邦寻得薛陵薛国二人不就,又寻得孟尝君后代第氏看守孟尝君陵墓。
孟尝君庙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第氏家族看护墓冢的同时,对孟尝君适时祭祀于庙。
孟尝君墓北侧,薛国故城东北隅,旧有元代所修天庆宫。
北城墙北四里有封山,可能为薛国君主祭天之处。南城墙南四里有坛山,可能是薛国君主祭地之所。类于《史记·封禅书》正义:“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日禅。”
《滕县志》载:“封山南麓,有春秋义士公孙杵臼墓。”
明万历二十四年版《兖州府志 山川志》载:“封山,多古墓冢,藏宝玉甚多,传孟尝君客冢也。”封山前,孟尝君门客逝后葬于此,或为真。
封山高,而坛山小。封山上旧有唐代千佛寺。坛山下有黄沟泉。
北城墙北门外有毛遂墓,原在官桥车站老票房处,秦末民初修津浦铁路时移至铁路西侧,官桥车站西村北部。
北城墙北部是战国时代演武场故址,为薛邑兵马演练之处。
再北小苏河上,有演武桥遗址。
北城门内,陈庄村有汉代冶铁遗址,有战国名人鲁仲连墓。
薛国故城西北角内附近有孟尝君礼贤馆故址。《滕县志》载“礼贤馆,在薛城西北隅,孟尝君养士之所也。”即此。
薛国故城西南二里有庞大的丁楼汉墓群。
城西南四里有坝陵桥,孟尝君为魏相时必经之地,县志载,其桥是孟尝君所建。
坝陵桥西南有祭柩台,北辛时代至商周的史前遗址,多古墓,传薛侯墓冢之地。
薛国故城南八里,薛河故道里有唐初宰相魏征墓,河南岸旧有魏征庙。
薛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人文历史厚重,文物古迹众多,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去探寻历史奥秘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