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理想之案例2:一周只有一天想干活
提问者是一名研一的学生,从寒假开始变得非常懈怠,不去尝试解决问题,也不相信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老师交给自己的科研任务,会逃避,宁可每天做家务、做运动、做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事,也不愿意打开电脑看论文。每周五的组会报告,全靠周四一天和周五早起的临时抱佛脚混过。从小学到高中是为了考一个好大学拼命努力,到了大学为了修满学分,到了研究生就像泄了气的气球,不知道该为什么努力了。提问时想找找切实有效的驱动力。
李老师在回复中请提问者接受自己在这个阶段只能拿出1/7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是一周只有一天做科研的事实。这也没什么,世界上很多研究生都可能因为勤工俭学、实习或其他事情,也可能因为健康原因,都不能全心全意做科研。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做的是:1、把这1/7的时间充分利用好,效率最大化;2、剩下的六天尽情做其他事,看看自己在不焦虑的时候想做的是什么。
提问者的反馈,首先是发现焦虑的时间少了。具体的行为上,有开始学围棋、早晨背单词、看电影写影评、看书、睡午觉、运动。还会玩手机,却不是为了缓解焦虑,打开又退出,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最大的进步应该是整理笔记和开始看论文了。也许效率并没有最大化,但好像可以慢慢掌控自己了。改变很微弱,但看到了,也想让它更显著。勇敢一点,往前再迈一小步就好。
本案例没有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