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第一次下决心通过网络记录自己思想上的变化: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的状态是一样的,除了自己每天都要做的工作以外,好像没什么其他的事情是使自己提起兴趣做的,抛开工作,对其他事情是没什么激情的,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自我封闭,不愿去尝试新鲜事物,还是说,我自己生活的圈子比较狭窄,不清楚有什么是自己可以去尝试的。亦或者说,自己内心有其他较为不似具体能够说的清楚的事情占据着打不开。我每天的状态都能感觉到自己是不快乐的,我明白大家可能在这里要说了,人要知足常乐,不要太贪心,但我内心真的没有什么是值得我去骄傲让我感觉到开心的事情,前面说到不似具体能够说的清楚的事情,我是觉得应该是我的原生家庭不太幸福,导致我很害怕走进婚姻,所以我不太能相信跟我无血缘关系的异性,真的可以对我很好吗?我不敢保证,我承认这一点我恐婚,所以我从未谈过恋爱,我害怕被伤害,我害怕自己是恋爱脑最后不可自拔,这么多年以来,我的自我保护机制比较严谨,对此,我也有些i人属性,虽然我是i人,但我内心不太愿意对人表现出这一面,出于对自己的保护,我常常给人一种外向的感觉,是的,大家可能会说,那你一定会很累吧...yeah,我是面对别人的时候,我是e人,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应该是比较属于真实的自己,喜欢微醺,喜欢跑步,喜欢锻炼,我内心当中,没有什么项目是感觉自己比较擅长的,但我想愿意去尝试,我真的很认同一句话:“喜欢是可以培养的”,但是这句话,仅限于项目活动,与人的情感无关,我身边的人告诉我,当你看某一个人第一眼是好感,那大概率你们是可以成为好朋友,但如果第一眼的感觉觉得这个人不太友好或者跟你不是一类人,那这个人大概率跟你没有什么交集,当然这可能是刻板印象,是需要时间去加以验证的,但我是认同前半句的,第一眼感觉是友善的,那彼此之间是有某种关联在的,如果有人问我,是否相信“Predestination”即“缘分”,我没太大把握,在这里,我举一个实例:我现实中遇到两个人,第一个人是我同事,我入职的前两个月跟他没有什么工作上的沟通与交际,但是两个月后由于工作原因,跟他的工作交流越来越多,一起出差的频率也多了,慢慢发现,他跟我某一方面很相似,喜欢的颜色、习惯用的东西、说话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后面慢慢接触这个人发现他特别有责任心,是一个对工作很负责的同事,不知道是不是我敏感了,隐约发现我俩是一类人,注定俩人会成为同事,然后认识彼此的感觉,我就认为这是一种缘分;另外一个人是我的网友,我俩在一个软件上面认识的,我俩相互被加好友的原因是两人都被彼此认定为“相识恨晚”、“喜欢的工作一致”、“所处的位置相距很近”、“性格相投”、“星座匹配双子搭天秤”、“属相匹配”等等系列,都可以被称之为互加好友相识恨晚的标签,用标签来形容太过于生硬,应该是原由,我俩互加了好友后,浅聊了几句(毕竟俩人刚认识,很多方面还不了解)就结束了,后面过了大概快两周时间后,因为他发的一个朋友圈,我评论了,就渐入打开话匣子,俩人开始认识到对方是彼此微信当中的一员,这一次仅在朋友圈的评论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但也仅限一问一答两句话而告终,后面他发了跑步的照片,我俩再一次展开以照片为话题的聊天,后面慢慢的俩人就感觉到对方是友好的,是可以以一种舒服的状态聊天的,我内心坚定的认为,我俩是可以成为好朋友的,因为他真的和我很像,我不想错过这份友情。好了,前面这俩个例子都是让我感觉到正是一种莫名的缘分,让我认识,我深信跟自己很像的一类人相处起来,是不需要施加自我保护机制的,我会相对相处起来比较relax,比较惬意......
我是一个喜欢且愿意挑战的人,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工作或者生活,在工作上,我特别想要突破现已有的状态,想要突破自我,我是经济学科毕业的,本科是投资学,研究生是金融专硕,但是,对于金融这个行业我却不太喜欢,我喜欢行业研究类的咨询工作,想不到叭,我也是后来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认知,我喜欢的原因,前面也有提到,对,挑战,没错,我们应该很清楚的了解,行业是一个大的范围,它涉猎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你要深入的熟知某一个领域的发展,包括宏微观环境、政策取向、头部企业的发展生命周期、产业链结构的发展趋势、企业的财务指标等等,都需要你有一个大方向的解读,需要你去判断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