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作为我们的必读书目,早在一年前就在学校的督促下看完了。
不看是不行的,区考微写作占到十分,傻子才不要。
但是也有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读书总是自己读自己愿意读的书才容易读出滋味来,再好的书,当对于它的阅读成为了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之后,也容易变得乏味单薄。
不容置疑,《边城》绝对是一本好书。但我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完成阅读任务的心态占据上风,于是读的囫囵吞枣,只是浏览了大概剧情,而对于文章的真正的精髓则是完全忽略掉了。今日抱着平和的心态重读该书,才算是真正体会到了它的美。
我上文所谓的文章的精髓,即是我个人认为十分难能可贵的纯粹含蓄的感觉。作者沈从文的文风十分含蓄,里面的人物也就十分的含蓄。他们作为在乡下生活的普通人,过着十分简单的日子,善良而纯朴。他们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宁愿用一种怪别扭的“打哑迷”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情通过一些细微的动作、另有深意的对话中体现出来。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地方,也是我认为这本书的精髓所在。
《边城》公认的是美的。
它的里面的人物是美的。
老船夫热情好客,恪尽职守,划了一辈子的船,从不肯多要客人的渡费;翠翠从小就和爷爷相依为命,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她会因端午佳节上和二老的误会急得骂了他一句话,也会因为对于自己的感情的含蓄态度而假装没在听爷爷与媒人的对话;大老和二老品行上无可挑剔,二人作为因好客而远近闻名的顺顺的儿子们,也有着和他们父亲一样的勤劳肯干,热情好客的宝贵品质。
里面的故事是美的。
这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可故事的整个进程可以让人们深深地感到美好。兄弟俩最终同意采取轮流到山对面唱歌的方式来捕获翠翠的芳心,而翠翠听到歌声后,则是梦到去悬崖峭壁上采了一大把虎耳草。虎耳草在这里是爱情的象征。翠翠得到了虎耳草,却又“不知道该给谁”,体现出翠翠内心的属于少女特有的美好情愫,而虎耳草长在悬崖峭壁上则是暗示这段感情将迎来的坎坷过程,为后文做铺垫。
当然,再美好的剧情,没有沈从文对文字的超强的把控力,也是绝对不能收获现有的好评的。莫言说过,作家是要在文章里描述出“气味”的。越是好的作家,越能够让自己的文章展现出“特殊气味”。沈从文做到了。纵观《边城》全书,语言质朴无华的同时,那一种纯粹就浸润在书中的每一个字里。
这才是让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作者用深厚的语言功底为我们塑造了茶峒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在这个地方,优美的故事徐徐展开,像一幅画卷,当我们读书时,我们也进入其中,和翠翠一同体会爱情的懵懂,人心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