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哪吒2》,我从教育的角度引发了三点儿思考。
一.好的教育应是非分明
哪吒由于被仙翁蒙蔽双眼,与东海龙王大打出手,险些助纣为虐,酿成大错。幸得打太乙真人和李靖夫妇赶来,讲明原委,随后悬崖勒马,一致对敌,踏出正道。不可否认,哪吒是有错误的,但这错误的根源没有被模糊,错误的意义没有被消解,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父母和师父对于错误的正确教育。他们从来没有掩饰、包庇孩子的过错,也没有一味的指责和怪罪,而是信任和宽容孩子,在该惩戒的时候惩戒,在该还孩子公道的时候还孩子公道,向孩子讲清是非,孩子自有分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错误的孩子,只有孩子的错误。孩子犯错是很容易的,也是有价值的,这是孩子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绝不会有人没犯过错误却取得了大的进步。孩子的错误是其成长过程中暂时迷失而发出求助信号,构成学校教育的着力点,要相机引导孩子通过思考错误的性质、根源、危害和规避之道,让孩子们得以从中学到好东西。“受教育者的每次犯错,都有改则受益与不改受害两种可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受教育者从改错中受益。”试想,如果哪吒没有犯下这样的错误,就不可能最终扭转乾坤。因此,孩子犯错,我们应当陪着孩子思过,期待、引导孩子改错,使孩子从有错误走向无错误,好的教育应是非分明。
二.好的教育应有好的榜样
我觉得电影中的几个细节很有意思:申公豹在教育敖丙时,多是转过身;太乙真人在教育哪吒时,多是迎上去。敖丙的父亲对敖丙,多是转过身。哪吒的妈妈对哪吒,多是迎上去。无论是迎上去还是转过身,他们都很注重榜样的教育作用。太乙真人常给哪吒讲他的两个哥哥金吒和木吒的故事。申小豹也以哥哥进了玉虚宫的申公豹为榜样,每一天都不偷懒。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具有示范引领的强大感召力。我们应把各行各业的榜样立为孩子心中的标杆,和孩子一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进行榜样教育时,要注意不能失真、夸大、过度渲染,不能完全集中于成果,而忽视了过程的艰难。榜样代表着美好的思想品德。我们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因此,好的榜样必须把正确的价值观放在首位。在申小豹面前,李靖帮助申公豹维护了榜样形象,把申公豹正在替龙族看守陈塘关说成是正在保卫陈塘关不受侵犯,向孩子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白了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可见,好的教育应有好的榜样。
三.好的教育应当机立断
仙翁以让李靖夫妇活下去为要挟,要求哪吒吞下能够掌握其生死的仙丹。哪吒犹豫不决,想以自己一命换父母的命,张开了嘴,千钧一发之际,哪吒的妈妈把仙丹丢尽了熔浆,怒斥仙翁的行径为人所不齿,这是替孩子做了决定。打跑了仙翁后,东海龙王敖光对自己的儿子敖丙说:“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自己去闯,今后,忠于你内心的选择吧!”这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替孩子做决定还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问题的关键在于平衡孩子的自主权与家长的保护引导。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有利于培养独立性、增强自信心、发展责任感。然而,在某些关键时刻,父母代为决定是很有必要的。作为“过来人”,要善于根据孩子的年龄、成熟程度和具体情境来调整自己的参与程度,在低风险决策中,尽量放手;在高风险决策中,适当干预。要善于区分区分原则问题和弹性问题,分阶段放权,充分尊重孩子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脚手架”策略,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而非直接代劳。同时要避免过度保护、牢牢掌控、放任不管的错误倾向。教育的目标不是替孩子避免所有的弯路,而是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会走好自己的路。好的教育宜当管则管,当断则断。
总之,从教育的视角看,电影《哪吒2》是一部充满教育智慧的佳作,它通过很多细节向我们展示了好的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宜早不宜迟,宜活不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