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同修聊天,说到欣赏,我发现我很少欣赏他人,有,都被我隔离或是隐藏起来了,不会去表达。头脑中的对立很可笑,欣赏他人就是承认他人比我好,别人好就证明我不好,为了对抗这个我不好的感受,会嫉妒,嫉妒对方的好勾起自己的自惭形秽时就会评判,评判别人也评判自己,然后会远离,不敢靠近优秀的人,各种套路,都会为了不触及自己的难受。
总觉得自己付出得多,也是一种受害。拯救者和受害者都难有感恩,因为都觉得自己付出得很多,都是应得的或是得到的还不够。拯救者会夸大自己付出的功劳而去否定和打压另一方的付出。我虽不算拯救者,也会通过这种方式去寻求一种道德优越感来控制对方。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付出得更多、做的事更有价值或意义,总觉得对方做得少或是很容易就用其他的方式来替代,不能认可这部分,把内心的不安、自我否定、无价值感都投射了出去,根本就看不到对方做的,更谈不上欣赏了(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也是用一种让对方内疚亏欠的方式来绑架和控制。总认为自己承担得更多,也只是显示在外在的事上,有些对方为满足自己的期待做的其他的事一概看不见。最近发现很多曾经挂在嘴边常说的“你从来就没有...你就是...”都不是事实,说的更是我自己。以前自己稍微贵点的衣服都很少穿总觉得不自在,不愿意跟他人讨论衣服不想触碰内在的自卑感,最近把好几年前买的衣服再拿出来穿,包括收拾家里的东西,贵的基本上都不是我自己去买的,对自己都很舍不得,所以会嫉妒和评判他人的“奢侈”,在外用的物品上对自己对他人都是这样,只舍得在身心健康和能力提升上支出。关系里看似我付出了很多,但我是对很多人,要算在一对一上面,我实际上并不一定比对方多,我的面更广些,也是为了维护一种人设,或是营造一个我很有价值我可能承担更多的幻象。
心心念了好久的出游,想一个人在小城漫游,那边的朋友给了很多安排,我怕麻烦她们,想着随心走就好,一看他们安排了每天都是谁陪同、去哪里,说不能让我一个人。第一反应就想往后缩,觉得接受这么多我没法还他们,来北京了我好像什么都做不了,欠着人情会不舒服。我跟闺蜜们说,她们说从来不怕拖家带口的麻烦我,我做的已经很多很好的,朋友也这么说。感受内在的不配得感、感受她们的爱,慢慢释怀,把自己交给她们同时也留有自己的空间,是可以做到的,接受爱,于我,也是需要去体验的。六天,纯粹沉浸式的体验当地的生活,每天不同的组合,去不同的地方,聊天,喝茶,吃小吃,拜fo,许愿,骑电动车或是步行穿梭在大街小巷与庙宇之间,特别放松和享受。从没想过在两千公里之外的这里,和这样一群人如此真诚相待,像是遇见久违的亲人。计划的一个人的旅行最后是一群人心与心的交流,不在于去了哪里,而是在一起经历了什么。也有基于九型的信任,所以都很敞开,也有从未有交集的妹妹陪我散步,拉着我流泪诉说,疗愈他人也是疗愈自己。经常有一些恍惚,仿佛在平行时空里遇见了另一个自己,所见的每个人都是自己,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我的一部分。在这里,看到了北方地区、中原地区和沿海地区不同文化的差异,不同的饮食习惯、生存理念、家的文化,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即使是没有上过学出过门的山里人,都有很多闪光的智慧,心生赞叹。从落地接机时的一束鲜花,到酒店房间小布置,到很多细节物品的准备,还有一些精心的安排,看到每个人的付出,让我总是心底暖流涌动。很奇妙的一趟旅行,带着满满的爱离开,心却好像留在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