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从山野之间走到千家万户,是需求和利益的匹配,是茶叶走的一小段路。
之所以说是一小段路,是因为放眼于历史的长河,地理的辽阔茶叶其实走了非常非常长的路,从我国的西南出发,走到了全世界,又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喝法。
在我国的西南,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温暖湿润,山地充分的营养,云雾缭绕的气候,足够的漫散光线光照和充沛的雨量,正是茶叶的发源地,至今仍在的野生大茶树有着2700年的高龄,人工培育的茶树也有800年之久。
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其依据是:第一,从近缘植物分布看,茶在植物学分类中属于山茶科山茶属。世界上的山茶科植物共23属380多种,我国西南至今就发现有15属260多种。其次,目前云贵高原保存有世界上数量最多、树型最大的古茶树,这也说明茶树原产我国西南。第三,从古地理古气候分析,我国云贵高原许多地区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具备茶树起源的生态条件。
茶叶最开始只零星见于史书的记载,直到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茶成为了一门系统,被全面的展示于世人面前。在文字慢慢酝酿之时,茶叶自己从药用、食用、饮用,一步步普及,从高堂到百姓,从上而下,越来越贴近人们生活的日常,成为和柴米油盐一样的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我国茶种从西南地区的原产地大体循着一个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的方向,向周边地区扩散。主要沿着我国中部、南部几个大小水系向外传播。陆羽《茶经》中列举了东汉、三国至隋代,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中部、南部地区产茶的情况,说明那时茶的种植已扩散到现在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茶叶还随着文成公主,来到西藏,开启了茶叶从大唐输出到西藏之路,由此形成茶马古道,分为南、北两条,一条滇藏线,一条川藏线。
除了在国内传播,茶叶还走上一条海上之路,向世界各国传播,早在唐代,在中国向日本传播中土文化与佛教的同时,茶就传入日本。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历经越南、爪哇、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非洲东岸,每次都带有茶叶。
178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我国广州运出茶籽,播种于加尔各答,这是中国茶籽传入印度之始。
1793年,又有来华的科学家采办茶籽,种植于加尔各答的皇家植物园。
1834年,印度组织了一个茶业委员会,雇用中国工人种茶,从此印度才开始大规模种茶。过南亚诸国,茶叶转入地中海和欧洲各国。
茶叶走得太远太远,在走的过程中,各地都加入自己的特色和习俗,使其更加丰富,广东人喝早茶,在茶楼点上一壶茶配上小吃,是一天的开始。云南以九道茶来欢迎宾客,极有仪式感。新疆人将奶加入茶中成为奶茶,西藏人喝酥油茶,蒙古人茶里加奶加盐风味独特,印度人在红茶里加姜和小豆蔻,喝时用舌头舔着喝,澳大利亚人在煮好的茶汤里加甜酒柠檬和牛乳………
茶是来融入生活的,并不是来改变生活的,所以受到了一致的喜欢,加上本身带有让人提神醒脑和有益身心的功能,更让人在品味中得到健康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