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许多人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都会带着情绪去描述一件事,但是你让他讲感受他就讲不出来。
咨询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来访者滔滔不绝的描述一件事,我让对方表达一下此刻的感受或者情绪,对方先会愣一下,接着要么继续描述事情,要么就开始各种道理,各种抱怨。
其实这都是我们的思维在逃避我们真实的感受。
我们如果小时候没有学会或者不被允许表达真实的感受,这种模式就会伴随我们的成长,直至深深地刻进骨子里。再后来,我们如果表达感受就会觉得自己脆弱、暴露、没有安全感,所以潜意识会制造一个壳,当我们感到不舒服,就用评判、指责、抱怨等攻击方式来保护自己。
比如有人抱怨老公,不做家务不管孩子不关心自己。描述了一堆事件后,我问她什么感受呢?对方会愣一下,然后说:“他就知道玩手机,啥也不管,我在那边忙得像陀螺,人家不知道来搭把手……”如果我继续问那你当时有什么感受呢?对方会继续吐槽,假如这件事吐槽完了,会马上抓住另一件事来吐槽,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当下的反应,就像一个感觉自己做错事的小孩子,努力为自己辩解,但又不被允许表达真实情感,好像一表达就会受到家长的训斥。于是就不断通过吐槽事情来发泄情绪,或者来表达自己在这件事中的无辜。假如我再继续追问,对方就会说:“我就觉得,他为什么这样……他凭什么这样……他再这样怎么办……”就是不提感受。
为什么总要说回到当下,回到当下。因为我们一直在逃避当下。那到底什么是当下呢?回到当下不是让你去逃避曾经发生的事情,而是真实的看看我们当下为何总会回想曾发生的事情,我们在回想那件事情的时候,真实的感受。这份感受恰恰是我们要突破和疗愈的点。然而大多数人只是把思维陷在过去的事情和未来的猜测中,就是不愿意去感受当下的真实,于是错失了一次次提升转变和疗愈的机会。
包括在跟小朋友接触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这种情况,问他们的感受他们表达不出来。就像这一部分是空白的,没有任何概念。
我们的教育环境对于情绪和情商的指导真的太少了!
感受和情绪是我们了解自己的窗口,我们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够有稳定的存在感,才不会被社会框架所绑架,才能够真正活出我们每一个人独一无二的天赋。
感受和情绪也是我们真实自我的一部分,我们只有看到它们才能真正疗愈内在。
感受和情绪更是我们内在的发声,它其实在表达我们真正的需求。
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是有个内在需求没被满足。很多人看不到自己的需求,压抑了很多真实的需求,于是产生情绪,激发矛盾。
很多关系的破裂往往就是许多事情夹杂在一起,积压了很多的情绪,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但是如果我们细挖这些情绪,会发现往往都是指向同样的几个需求。
所以我一直在说,成年人的世界要纵向去提升,越本质的东西往往越简单。
比如上面提到抱怨老公的案例,需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不那么累,轻松一些,同时老公能看到自己的付出,尊重自己。
对方玩手机这件事情本身是没有错的。问题出在你很忙,需要有人帮把手,那么这时候对方玩手机的行为在你看来就是对你的漠不关心,甚至是精神虐待。
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只需要直接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就可以了,比如我现在又要照顾孩子还要做家务,还要工作,我实在太累了,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承担家里的事情。
而老公玩手机也可能是之前也做过照顾孩子做家务的尝试,只是没有得到你的认可,还总被嫌弃和指责,于是慢慢的就只愿选择和手机呆在一起。那么也可以直接表达需求,之前我做什么都不能做到你满意,我觉得我给你帮倒忙还不如不做,我虽然做不好,但是也需要你的鼓励,这样我才更有动力。
如果双方都能够这样表达呢?直接抓住本质去沟通,是不是简单很多?当我们指责的时候其实是在把对方推开,而当我们表达需求的时候,是在拉近两人的关系。
情绪训练就是让我们从觉察情绪到看到真实的需求,从而改善关系。
当然情绪训练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顺带的福利,比如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跟自己链接越来越紧密,疗愈身体的一些小毛病,专注力提升,思维模式转变,内在越来越稳定等等。
来看看我们训练营小伙伴们的分享。
如果你也有情绪、关系或者身体上的问题,欢迎来报名我们的情绪训练营。本期训练营开营日期9月22日,报名截止日期9月18日。期待你与更好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