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师的培训
一、老师的培训
老教师带新教师,大家互相学习,新教师的热情和教学中的创意会让老教师眼前一亮,老教师对课堂的1驾驭和对教材精当的处理让新教师心生佩服。同一办公室,同一教研组,大家带同一门课,或者同为一个班级授
课,诸多教育生活中的交集,使教师在随时交流中互相学习。每学期组织的“组内互评课” 、“名师示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以及校内的赛教活动,都给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听课、评课、说课、赛课,大大提
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加入一个共同体学习。
“加入一个学习共同体,大家彼此鼓励,前行的路上不再孤单。现在许多学校基本上都有名师工作室、工作坊,这里的工作室也就是一个共同体。工作室成员在名师的引领之下,在工作室教学研讨的氛围中,会得到迅速的成长。
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就是一个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加入新网师,认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同行,他们的学习精神让我敬佩不已。他们读书学习有目标、有方法、有毅力。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自己前行的方向。
(二)网络学习。
信息化时代,网络给我们生活提供了许多便捷,只要你爱学习,网上学习的各种平台很多。在这里,有各种版本的教材解读,有各地名师的教学设计,有最新的史学研究前沿成果,有不同阶段的配套习题…只要你爱学习、爱钻研,网络会提供许多资源。
二、教师培训的种类
“有人会阻止你成名,但没有人能阻止你成长!”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身的成长。培训,是提升教师技能、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教师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的过程。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他所参加的培训主要有这么几类:
(一)岗前的培训。
岗前培训有可能是教育局组织,也有可能是学校组织。比较起来,学校组织的可能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我们学校新教师岗前的培训一般选择在暑假里完成,每一个学科派一个教学经验丰富,同时带班很有成就的老师来为新教师辅导。重点是磨合课堂教学的过程。岗前的培训对新入职的教师帮助特别大,因为基本上是1对1的辅导。从备课到上课,从写教案到批阅作业、进行辅导,每个环节都要过一遍。参加培训的老师每个人都要上一节公开课。
(二)当地教育学院组织的培训。
这些培训大都是专项培训:比如班主任工作培训、心理健康培训、团队建设培训等等。这类培训看起来有点像完成任务的样子。在本地参加培训的老师,首先不能耽搁上课,那么培训只能是在课后完成了。培训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国培”“省培”等各类培训最近这几年的培训基本上都采取的是网络学习方式。“国培”“省培”都属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网络培训的好处是时间相对比较自由,老师们可以选择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完成相应的培训课时。学习采取的一般方式都是先听讲座,再读讲义,然后写作业。但是比较起来,文字类的讲义相对较少。对于一般教师来说,外出学习的机会非常少。
三、对教师培训的建议
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似乎没有停止过,每逢假期都有培训。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意义上从教师的培训中受益了,恐怕就没有这么乐观了。大多数培训对一些人来说走了过场,原因何在?
一方面在于教师本人对培训的认识。我们所接受的培训,就像我们自己所上的课一样,不可能每节课都那么精彩,但是当你仔细聆听时,你会发现每一位授课老师都有自己的长处。那么,培训如何做,才能让教师有最大的收获?
在培训开始之前,一定和教师要有互动交流,了解教师最关切的是什么问题,了解教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了解教师在学科授课中有何新突破,了解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有何新难题。把教师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从这个基本原则出发,选择培训的内容,制定培训的具体方式。承担各地教师培训的,以往都是地区教育学院,但是和综合性的大学相比,教育学院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专业知识的发展这一块。
教师的学习机会应该包含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法知识的学习,而且这两部分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往培训,教学法知识相对较多,专业知识的提升相对薄弱。
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用学科知识做媒介,教师以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经历学会怎样去教一门学科。也就是说教师要获得专业的成长,一方面要补充本体性的知识,也就是自己的学科知识。也就是说,在教师的培训方面,大学应该和中小学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不管是怎样的培训,如果要想起作用,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学习者自v己。学习者自己的元认知能力特别重要。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一种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由发展。”我想,教师需要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教师作为接触并培育祖国下一代的从业者需要及早意识到自己需要终身学习并不断践行,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针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才会有效。需要刻意练习,需要有学习共同体,还要获得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