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喜悦
是,知道“觉知”,知道带着“觉知”活在关系中,已经是人生三四十年之后的事情了,已经是经历了累累伤痕之后的事情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知道带着“觉知”活在关系中的意涵,才知道这个带着“觉知”的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
带着“觉知”,它不只是一个概念,它是一项深入而持久的练习,它是功夫。
就像自己没有功夫的时候,没有做这项修习的时候,当被对方挑剔,要求,谴责,打击,讽刺的时候,自己的直接反应就是怼回去,再或者就是憋在心里,积攒着等着某一天找到机会反击回去。
当习惯性的动作没有被了解的时候,一个人的生命成长便没有发生,因为除了模式化的循环之外,根本没有提升的地方,比如了解人性,了解自己和他人。比如聆听,聆听自己和他人。比如观察,观察自己和他人。
这些都没有在关系中发生,只是习惯性地“我以为”,习惯性地“想当然”,习惯性地“他应该”,让自己一次次又一次地错失机会。
结婚后,有好长一段时间,自己都活在先生的挑剔、不满之中,他的挑剔,不满随时都能出来,尽管有时候自己会怼回去,也会去挑剔他,对他不满,可是内心还是会觉得很委屈。
有好久,都觉得这样的关系没有办法在过下去了,的确是没有办法在过下去了,因为自己什么“能力”都没有。
这里的“能力”包含着相处的方法与智慧,这些都没有,有的只是自己的习惯性的反应,无论是攻击性的,还是防卫性的,都无法真正给自己带来利益。
生命力不断下滑,推动着自己来到了“内在探索”的这个点,并在这个点逐渐地看见自己“反应”问题的方式,以及对面人“反应”问题的方式。
也慢慢看见,那个挑剔,不满,抱怨,要求……同样来自于他无意识的动作——这些话当别人给自己说的时候,就是讲道理,当自己真的开始一次次地去观察,了解和发现(当然这个过程很慢)就会变成力量。
验证理论的过程,就是觉知实修的过程,就是发现了解的过程,就是观察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带来力量。
他每天还是会在某些时刻说出抱怨、挑剔、嫌弃的话,那是不自觉地显现,只是因为有“觉知”的存在,每每这样的时刻,就不会反应那么强烈了——反应强烈,是内心懦弱的表现,而它带来消耗,因为它要抵抗一些什么。
是的,因为“觉知”的存在,不再抵抗,不再反应,只是“听”——有意识地听。只是看——有意识地看。
因为没有反应,对面人的问题便不会被放大,这是非常奇妙的地方,也是自己非常好奇的地方,的确那个“秘密开关”就在这个地方——那里蕴藏着“阴阳”,蕴藏着“道”。
这是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原来自己竟然有这样的“能力”而从未被发现。这只是初尝那个奥秘的利益。
因为它为自己开辟了新的出路,有一个“自由”来到自己了,而这个“自由”因为有“觉知”的存在,它随时都在那里,随时自己都可以使用。
也就是说,在关系里,我可以选择战争,我也可以选择和平。我要知道哪一个究竟对我最有利益。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发现——对他好,并不只是对他好,自己也会觉得好。
对自己好,也不只是对自己好,当自己能量饱满的状态下,他也会体验到关系里的舒畅——他不会觉得我是在没事找事。
是的,当自己能量不好的时候,当自己管控不住自己的时候,也就是当自己没有觉知的时候,会很轻易地无事生非,胡思乱想,会把他想的很坏,很糟糕,很烂。而这样的头脑“文章”亦让自己苦不堪言。
带着“觉知”活在关系中,不断不断地训练自我觉知的能力,好多问题在没有萌芽的状态就消失了,不可能让他继续。
“我不找事了”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了许多许多,而因为这份安静,亦让自己更清晰,更敏锐地觉察关系中的发现,也更有力量面对关系中种种发生。即便他情绪不好,即便他抱怨,即便他是在挑剔,不满,都被允许了……
不再说什么,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件事情发生了,等着它消失就好了。
带着“觉知”活在关系里,它为关系注入了健康的活力,为生命注入了活力。
……
——#内在探索#回归自己#觉知力书写营